中国多肉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多肉头条

多肉头条

走進寶藏村鎮“賣萌”也能致富!這個地方的多肉佔全國市場六成

中国多肉网2023-01-25多肉头条会香的多肉
多肉调查报告,会香的多肉,青龙角多肉,走進寶藏村鎮“賣萌”也能致富!這個地方的多肉佔全國市場六成,多肉调查报告,会香的多肉,青龙角多肉前段時間,盛產漢服的曹縣火了。其實,在山東,將小產業做到極致的“寶藏”縣市和“寶藏”村鎮還有許

走進寶藏村鎮“賣萌”也能致富!這個地方的多肉佔全國市場六成

走進寶藏村鎮“賣萌”也能致富!這個地方的多肉佔全國市場六成,

  多肉调查报告,会香的多肉,青龙角多肉前段時間,盛產漢服的曹縣火了。其實,在山東,將小產業做到極致的“寶藏”縣市和“寶藏”村鎮還有許多。山東不僅有中國“假睫毛鎮”、“漢服縣”,還有“風箏村”、“金蛋村”、“吉他小鎮”……這些產業,是通過小行業撬動經濟發展的典型案例。而這些地區,也成為了小城市通過錯位發展找准自身定位的驚艷縮影。即日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將推出“小康圓夢·走進寶藏村鎮”系列策劃,探訪山東的一系列“寶藏”村鎮,看這些地方如何通過一個個特色產業實現了自己的小康夢。

  呆萌的姿態、多彩的顏色、形態各異的造型,再加上養護方式較為簡單,讓多肉這種“治愈系萌物”逐漸成為上班族辦公桌上的新寵。不過,很多“肉迷”們可能並不知道,城市男女們辦公桌上擺著的多肉,大部分原產地都是來自山東青州。據統計,青州多肉植物存養量超過8億株,銷量佔全國總銷量的60%左右。也就是說,全國每賣出10株多肉植物,其中就有6株都來自青州。青州發展多肉產業有何獨特優勢?當地又是如何通過以多肉為代表的花卉產業,撬動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7月12日,青州市黃樓街道盧李村村民李天坤正在溫室大棚內管護著棚內的多肉植物。溫室內,成排成片的“肉肉”像集合的隊伍一樣,整齊地種在方型塑料格子裡,肉嘟嘟的葉片、小巧的身形、明麗的顏色,“萌”感十足。“這個是玉露,它的葉片晶瑩剔透像碧玉一般透明,比較喜歡背陰潮濕的環境﹔那個粉色的叫做桃蛋,現在在市場上賣得最好。”李天坤說道。

  據介紹,他之所以種多肉,是因為受到了堂弟李天學的帶動。他說,李天學是村裡第一個返鄉創業的大學生。2010年,李天學去了上海世博會,在那次展會上,日本和韓國的參展商帶著多肉來展銷,他與對方談合作,開始向青州引進多肉植物的種植。

  隨后的兩三年時間裡,李天學、李天坤等黃樓鎮最早的一批多肉種植戶開始大規模種植多肉。當時北方多肉市場還沒有形成,但在南方,多肉卻賣得很火,所以他們的多肉也不愁銷,大部分都供給了南方一些企業以及網上的電商。“當時市場上種得少,利潤空間也比較大。一開始我種仙客來、綠蘿這種盆栽花的時候,畝產五六萬塊錢,那時候多肉畝產能夠達到三四十萬元。如果開發出來一個新品種,定價幾千甚至上萬元,都會有人買。最貴的一顆就能賣到好幾萬。”李天坤說。

  盧李村黨支部副書記李鴻均介紹,盧李村是青州的花卉生產專業村,種花已經有四十余年的歷史,是青州市較早發展花卉產業的鄉村之一,村裡80%的村民都從事花卉生產與銷售相關產業。看到市場需求大、利潤率高,再加上比較省事、省工,當地其他的花農也迅速開始上馬多肉植物。發展到現在,全村260戶人家中,三分之一都在種植多肉。平均每戶人家兩個大棚,一個棚能養10萬盆多肉,保守估計,一個村一年能賣1500萬盆多肉。不少人都跟著實現了發家致富。

  盧李村的故事,在青州其他的不少村鎮也在陸續上演著。青州一直有種植花卉的傳統,多肉一進入國內,立即引起青州花卉種植者的關注,隨著品種日益豐富,電商勢力不斷涌入,青州的多肉市場迅速崛起。

  青州市花卉產業發展服務中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鄭棟鵬介紹,目前,青州不僅是中國多肉的種植中心、交易中心,也是種子資源的聚集中心。青州多肉的存養量已經達到了8億株,佔全國市場份額的60%以上。

  2010年前后,國內多肉植物市場需求猛增,為何唯獨青州抓住了產業發展的風口?鄭棟鵬認為,這與青州深厚的盆栽花產業基礎有關。“一個產業的發展不是一個偶然現象,它是基於整個產業的龍頭帶動作用才發展起來的。”他介紹,青州是中國盆栽花的交易中心、集散中心和物流聚集地,在這個大產業的整體帶動作用下,多肉產業才能風生水起。

  他介紹,青州的盆栽花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張響亮的名片。在當地政府的持續引導下,青州的盆栽花產業已經形成了從種子研發到種植再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形成了一個產業循環體。

  此外,青州多肉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當地良好的氣候條件以及農民栽培技術的提升。特別是近幾年來,青州現代農業發展迅速,由傳統的大棚升級到物聯網大棚,由傳統的溫室發展到物聯網溫室和人工智能溫室,種植條件逐漸升級迭代,提升了多肉的質量和品質,從而讓青州多肉在全國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和聲譽。

  隨著多肉植物種植面積的快速擴大,以及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多肉的利潤空間正在逐漸縮小。“現在銷量沒有降低,但是利潤低了很多。2013年左右,一盆多肉能賣10元或者15元,但是,現在一盆才賣2元錢,價格整體差距比較大。不過,還是能賺錢的。”李天坤介紹說。

  青州天龍花卉有限公司負責人曹文靜也有著同樣的感受。她的企業有14個多肉大棚,產品銷往全國各地,部分多肉還銷往國外。她認為,一些原本流行的多肉品種越來越普及,很多購買者會失去新鮮感,因此,必須不斷引進和培育新的多肉品種。“現在消費者對多肉的顏色、狀態和品相都要求比較高,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挑戰。以后,我們會更加注重引進新品、多推精品。”曹文靜說。

  李鴻均介紹說,盧李村不少多肉種植企業也在積極推動多肉的新種培育工作。“除了從國外引進過來的,新品種的研發主要通過種子雜交和自然變異實現。”他介紹說,由於多肉的繁殖速度很快,價格下調得也很快。但是新品種出現以后,相較於普通的品種,利潤能翻好幾番甚至十幾番。“同樣的面積,賣出來的價格是不一樣的,收入是不一樣的,這就能帶動起大家培育新品種的積極性。”李鴻均說。

  據了解,這幾年,尤其是多肉植物的生產繁育發展特別迅速,萌寵多肉、千卉千紫、七彩多肉等企業積極開展多肉植物雜交選育工作,引進及培育多肉新品種1600個以上。

  除了培育新種,有的多肉種植企業還非常注重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曹文靜說,可以將多肉通過組合的形式,做成各種各樣的工藝品。“結婚的手捧花可以用多肉來組合,牆上挂的小擺件,也可以用多肉來裝飾。”

  記者了解到,隨著移動直播平台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花農和企業跟上了直播帶貨的新潮流,“解鎖”了多肉銷售的新玩法。

  位於青州市黃樓街道的AK多肉花卉基地內,有超過300多個種類的多肉植物,單日銷售量達數千單,旺季每天能銷售上萬單,網上直播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90%以上。

  據該花卉基地主播劉進介紹,他們有8位帶貨主播,大部分都是“90后”和“00后”。目前,他們主要通過快手等直播平台帶貨,客戶群體中74%都是女性,客戶群體的年齡主要集中在25歲到35歲之間。他說,在多肉花卉產地做電商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裡品種眾多、儲備量大,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據介紹,他們最早是從微商開始做起的。2015年左右,他們開始經營淘寶店鋪。因為當時整個多肉產業都處在風口的位置,他們的年銷售額能達到5000萬元左右。隨著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以及在售多肉種類的增多,他們開始從純線上轉為線上線下相結合,從2016年左右開始租賃場地發展自己的種植基地。現在,他們的種植面積達到了二三十畝,已經形成了多肉種植、養護、出貨、銷售和售后的完整服務體系。

  在青州,像AK多肉這樣的電商企業還有很多。鄭棟鵬介紹,青州非常注重多肉電商產業的發展。目前,青州市花卉產業專業電商有630多家,幾乎都涉及多肉的銷售。多肉電商交易額達到了26億元。青州還規劃了中國花卉博覽園和中國花卉直播電商產業園,將眾多多肉電商聚攏在4萬平方米的直播產業園裡,實現了產業聚集、物流聚集、品牌聚集和整個多肉集群的聚集,從而實現了青州多肉品牌物流、品控和品牌的統一以及整個集群效益的疊加。

  目前,青州多肉棚戶種植加上專業村以及電商企業和電商網紅組成的整個產業矩陣體系,帶動了青州126個村農民的增收和致富。

  大雨傾盆而下,噼裡啪啦地敲在棚頂上。棚內卻是另一片天地,有點悶熱,滿地的多肉整齊排列生長著。7月12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來到青州黃樓街道盧李村進行採訪。

  作為花卉第一村,在這裡幾乎看不到其他的作物。村邊的地頭,放眼望去,是連片連片緊挨著的花卉種植大棚。這個時候是多肉的銷售淡季,但棚裡仍是一片忙碌和生機。

  盧李村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發展花卉產業,多肉從2010年左右才開始在村裡種植,發展勢頭卻十分迅猛。260多戶村民,目前有80多戶專業種植多肉,按照每戶平均兩畝大棚計算,全村多肉產量一年保守估計1500萬盆,按每盆一元的價格算,也有上千萬元的產值。作為村裡的多肉種植大戶,村民李天坤的7個大棚,一年大約能賣出70萬盆,收入也可想而知。

  盧李村是青州種植花卉較早的村子,也是較早種植多肉的村子之一,由這些村子逐漸輻射,多肉在當地迅速發展,至今青州多肉產業存量已經達到8億株,市場佔了全國的半壁江山。

  包括多肉在內的花卉產業成了當地的支柱產業。在黃樓街道,花卉產業已經形成一個完備的鏈條,各個環節連接十分緊密,生產、銷售、科研、流通、服務全部融合在一起,直接帶動十多萬人就業。在黃樓,做花卉產業,你隻需耕好自己的那片田,把它做精做好,其他都不用愁,如果你想做事,總有適合你的地方。你是種花的,就專心種花,其他啥也不用管,種好就有人來拿貨,就能掙到錢﹔你家裡不種花,可以把花收過來,租個攤位賣或者做直播帶貨﹔如果覺得自己沒商業頭腦,你可以買個專門的花卉運輸車跑物流,也能賺錢﹔你也可以做包裝,賣花盆、賣透明膠帶和紙箱子,賣大棚相關配套﹔如果沒有本金,你可以出人力、出技術,比如給花盆裝土,70多歲的老人一天掙200塊錢沒問題,不想裝土還可以澆水、拔草、修撿﹔到了春節前,如果你會設計,學會了技術可以做組盆等等。在黃樓,隻要你不懶,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發家致富的路徑。

  在走訪中,我們了解到,多肉種植相對來說並不需要太高的技術。為何青州多肉能佔到全國市場的六成?這值得深入思考。這其中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之處。青州的花卉種植已有數十年的歷史,產業基礎很扎實,種植戶熟悉花卉種植技術,當地又有完備的產業鏈條,這些因素都加速了多肉在當地的爆發式增長。記者還深切感受到,在青州,當地人非常實干,又善於把握商機,尤其是一批年輕人,他們見識更廣,敢闖敢干。

  2010年前后,盧李村的李天學在上海世博會期間敏銳地發現了多肉的潛在市場后,下定決心投身多肉產業,一舉成功﹔天龍花卉的曹文靜一家曾是做綠植的,做了多年也不愁客戶和銷路,看到多肉的發展前景,著手開拓多肉種植等等……這樣的多肉產業先行者還有很多,他們的創業經歷也激勵了更多當地人轉型做起了多肉。

  回顧當地多肉產業的發展歷史,青州多肉也曾經歷了一個爆發式增長的階段,前期多肉巨大的利潤曾給當地種植戶帶來了巨大紅利。這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多肉市場,多肉產業也進入了一個成熟穩定發展期,價格波動小了,利潤也不像之前那樣大,但市場體量更大了,加上電商助力,多肉的銷路更大了。

  隨著多肉市場越來越細分,客戶需求越來越精致化,多肉產業精品化、差異化養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理念在當地已經成為共識,產業體系也初具規模。未來,多肉產業仍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尤其是隨著年輕血液的不斷加入,未來青州多肉產業將有更多的可能性。(王建偉 時培磊 馬小杰 張錫坤)

  劉家義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關於經濟發展意見建議 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干杰出席 近日,省委書記劉家義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下步經濟工作,分別聽取各市市委書記和企業家代表的意見建議。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干杰出席。…

  聚商融智合作共贏 第二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開幕 1萬余名嘉賓線上線下共商合作共謀發展 夏夜的青島,海風習習、華燈璀璨,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眾商雲集、群賢薈萃。在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喜慶氛圍中,由商務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二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於7月15日晚開幕。…

  劉家義在全省中青年干部工作座談會上強調 切實加大中青年干部培養鍛煉力度 推動在新時代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李干杰楊東奇出席 7月14日上午,全省中青年干部工作座談會在濟南召開,省委書記劉家義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定貫徹新時代好干部標准和黨的組織路線,切實加大中青年干部培養鍛煉力度,推動廣大中青年干部在新時代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孫春蘭在青島出席活動並召開座談會強調 加強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更好發揮體育綜合育人功能 劉家義陳寶生苟仲文出席 7月12日至13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青島出席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開幕式,調研學校體育工作並召開全國體教融合工作座談會。她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學生全面發展、增強綜合素質為目標,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健全體教融合的育人機制,促進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山東省委十一屆十三次全體會議舉行 省委常委會主持會議劉家義講話 全會以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聽取和討論了劉家義受省委常委會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山東省委關於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的決定》《山東省委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干部隊伍政治能力建設的意見》 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公報(2021年7月13日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會議,於2021年7月12日至13日在濟南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省委委員84人。…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