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多肉”一本书一群社工不间断的康复服务
一盆“多肉”一本书一群社工不间断的康复服务
一盆“多肉”一本书一群社工不间断的康复服务,肉多的动漫资源,耐阴的多肉植物,古代宠文肉多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春节以来的特殊时期,康宁农场作为精神病康复机构,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安排服务对象暂时居家,将他们的返场时间慎重延后。在农场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社工们通过电话、网络平台等途径为场友不间断地提供康复服务。
康宁农场社工陈晓华告诉记者,在线上提供服务期间,农场的每名社工平均需要关注三名及以上场友的各方面情况,包括日常精神科药物服用、作息与睡眠、情绪与行为、居家表现、传染病防护等,当发现潜在或存在的问题,予答疑解惑、合理建议、指导应对,督促场友按医嘱服药、适量运动及规律生活,加强防疫教育:“场友们的精神状况本来就不太稳定,存在病情复发的风险,在家待久了,会比普通人更加容易觉得不耐烦,需要我们社工尽可能地去安抚、正面引导,防止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了确保有效实时沟通和更好地提供服务,社工、场友家属和场友们组建了专门的微信群,随时在线陪伴谈心谈话,用爱心和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建这个微信群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意义:社工需要在这个平台上监督落实场友们每天按医嘱服药,防止精神病复发或加重。陈社工称,春天是精神类疾病高发的季节,“特殊时期不能上门探望,社工们就要在群里监督病友定时服药,家属们也很配合,会帮忙拍视频上传到群里打卡。”
早上七点半到八点一次,中午十二点到十二点半,傍晚六点半一次,再到晚上睡前一次,社工们每天就这样不厌其烦地盯着微信群,细致入微地提供着线上的康复服务。
针对每名场友不同的情况,社工们还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记者了解到,一位名叫小池的场友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母亲是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父母离婚后父亲再婚,她因此独自居住。
因为发病时间早,带病时间长,家庭关爱缺乏,小池的社会适应力严重下降,生活能力欠缺,不会做饭,平时靠父亲给她一些零钱买盒饭。疫情期间,无法叫外卖,小池没饭吃了,一筹莫展。社工得知后,鼓励她自己做饭,从头学起,通过线上手把手指导。
有天傍晚,小池正在切菜,因动作不熟练左手指被切了个大口子,血流如注,她惊慌失措,疼得直哭,身边没有家人,她第一时间想到了社工,社工接到电话立即安慰她别怕,嘱用干净的毛巾压住伤口,尽快去附近的医院清创缝合处理。
接下来的日子,在社工帮助下,小池学会了如何精心地护理伤口,伤口很快痊愈了。同时,社工经常发送家常菜制作图片和视频,请她观看学习,一遍又一遍地耐心指导她实践,直到掌握。就这样,小池从不会做饭到做出夹生米饭、再到做熟饭,现在会炒青菜、蒸鱼、焖排骨,一日三餐不再发愁。
而另一位患有躁郁症的场友红某,在居家一个多月后,开始出现兴奋、话多、夜不眠等症状,还有假服药行为,家人很着急。通过及时联系,社工了解到红某居家时间长、生活单一,而近期红某的儿子工作较忙,对母亲服药疏于监管,可能诱发病情加重。社工建议立即去复诊、调整药物,请工作不太忙的红某弟弟负责监督照看。
同时,社工还制定了服药登记本,要求红某的家属每日反馈她严格按医嘱服药的情况,并定期给予心理疏导,同时建议家属多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给红某,以适当消耗其过多的精力。3月底红某的病情明显好转,睡眠正常,情绪平稳,现在已经能够正常参加线上生活自理、园艺、体育、文娱活动等培训项目。
农场社工们还将此前开办的各门特色课程搬到了线上,将不同的教学道具和培训材料寄到各位场友的家里,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引导场友们热爱生活、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疫情之前的园艺课,场友们可以直接来到温棚里,能与花卉、蔬菜、多肉植物、泥土亲密接触。一进入大自然,看到花团锦簇,听到枝叶随风微到,摸到毛茸茸的绿叶,闻到花果的甜香,还能吃到脆甜的瓜果,在视觉上、听觉上、触觉上、嗅觉上,甚至味觉上都有开始进入园艺治疗。如今待在家里,他们收到了社工们寄出的小花盆、花泥和多肉植物等园艺课材料包,在园艺老师和社工的带领下,栽种植物,发绿豆芽,让他们的居家防疫生活不再单调。“场友们每天都会仔细照顾自己种的小植物,动手能力增强了,经常把自己的作业发到群里,与老师和场友们沟通交流增加了。”农场园艺师刘少凤表示,农场以课程开展作为媒介,培训师与社工及时介入到他们的居家生活,能为他们送去一个期许:“疫情不能阻挡我们康复的步伐,下一节目标在哪里,我们一起努力吧,这些都是给他们对于生活的鼓励。”
而在最近的四月阅读月,在征集了场友想看的书籍后,社工们对着书单买好,寄到场友的家里,自己以身作则翻开书本,每天在微信群里打卡,希望能鼓励场友们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
据统计,自2月10日以来,社工平均每天为场友提供康复服务时长8.63小时,场友人均每天20-40分钟,每周60.45小时,处理其情绪、行为、服药、日常培训等各方面的问题平均每周达85-95次。共开展康复培训项目12个,内容涵盖基础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劳动技能的培训以及身心健康辅导,月均开展约320课时。
对有困难场友提供下社区送关怀服务,共走访了7大行政区,20个社区,为41名场友及其照顾者送上口罩200个,免洗手消毒液20瓶,为15名场友的照顾者现场指导手机预约口罩购买方法,为1个家庭提供现场心理支援与社区求助指引。
康宁农场社工黄楚帆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所有场友均情绪稳定,能合理安排居家生活,掌握防疫基本常识和个人防护,家庭和谐,社区生活适应良好,能积极参加农场开展的各项线上康复培训。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吴阳煜、苏赞图由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王典
相关文章
- 仙人指扦插后会烂根?记住这3个诀窍告别烂根来年花开爆满盆
- 这“三多肉”再喜欢也不要养越养越难看还会被“熏”得难受
- “80后”闽剧小花旦 养护多肉两年未养死一株
- 夏天养多肉做好“3步”安然度夏越长越旺“美观漂亮”
- 养肉第一站多肉上盆前先做好这一步肉肉才能长得更好
- 未来景天多肉市场价格越来越低几块钱一棵都没人买了!
- 彩虹多肉怎么养?学会这几点你也可以养出“绚丽的彩虹”
- “花间夫妻”与多肉“法师”
- 长垣成了候鸟越冬“网红地” “国宝级”大鸨又回来打卡了
- 玉露多肉玲珑剔透怎么养护好?
- 养多肉还能赚钱?学会“以肉养肉”自己繁殖自己卖!
- 新春走基层 多肉种植让群众收获“萌萌哒”幸福
- 想养好多肉植物先学会上盆买来的多肉这样处理就对了
- 一颗小熊到熊树的过程
- 浙江:金华建立多肉植物产业园
- 玉溪江川:多肉的世界 梦幻的家园
- 这款“普货”多肉除了易爆盆之外还能养出“瀑布墙”的状态
- “云花宝”APP上线 昆明晋宁多肉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 为雪山添点“火”张含韵穿漏洞衫跳广场舞32岁多肉身材超
- 100种常见多肉图名并茂这下不愁叫什么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