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逆袭!天津80后小伙来海宁种多肉 从日赔百万到月入20万
完美逆袭!天津80后小伙来海宁种多肉 从日赔百万到月入20万
完美逆袭!天津80后小伙来海宁种多肉 从日赔百万到月入20万,多肉土壤板结,多肉奶酪用土,株洲多肉植物近年来,多肉植物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在海宁许村,有一位浙大毕业的小伙子,他已经在这里默默培育研发多肉三年时间。
他叫裴彦林,1988年出生,老家在天津蓟县,2014年独自一人来到海宁创业。
“为了赚钱。”小裴笑着说。原来,前几年他准备考研时了解到农业很有前景,农业是个大领域,包括食品、生物科技等,这些高科技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考虑了一段时间,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今后要做实业,并瞄准多肉市场,作为自己事业的起点。
考虑到海宁离杭州不远,可以方便地回浙大请教教授解决培育难题,海宁又在大力发展花卉产业,于是,三年前,小裴离开杭州,放弃一份稳定、专业对口的工作,投身陌生的农业领域。
找大棚、招工人、学技术起初的创业阶段,他经历许多创业者都会遇到的困难,也踩了很多创业者都踩过的雷区。
那天,大棚电路突发故障,室外持续高温,大棚地面温度更是超过了70度,由于短时间内无法解决问题,棚内价值一百万元的多肉一天内化为乌有。
“一片一片的景天全死了,连耐热的仙人掌都晒死了好多。”现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小裴还是挺心疼的。
虽然这个夏天损失惨重,但小裴没有动摇信心,他总结了经验教训,在朋友的帮助下,一年半的时间反而将生产规模扩展到损失前的三倍。
记者采访的当天下午,裴彦林在忙着出货,辽宁、山东、广州,各地买家都等着他发货。“海琳娜500个、海滨200个,这单送辽宁要加泡沫箱保温。”他一边说一边安排工人打包。
“我只做批发,不做零售,并且要建立一条自己的全产业链(研发-培育-销售)。”小裴说。
目前,他在海宁建立了一个组培实验室,专门用于培育多肉和研发新品种,他还有几个大棚基地,可以大规模培育繁殖,而销售环节,由于自己忙不过来,他寻找了几位稳定的分销商合作。
成本有多少?小裴说,只有人力、租大棚的小成本,其他都是利润,这是他当初选择多肉作为起点的原因。
“种多肉,最贵的成本就在种源上。”小裴说,多肉经济里有这样一条规律:市场上越少,价格越高,物以稀为贵。
他举了个例子,海琳娜在2014年底的时候一株可以卖到2000元,而现在,他大棚里有成片的海琳娜,品相好的一盆只能卖到二三十元。因为一旦有新品种出现,全国各地的多肉基地都买来开始大规模培育繁殖,叶片反复叶插,越种越多。于是,市场上货多了,价格就越来越低。
那么,当初花大价钱买种子培育会不会后悔?何不等别人培育成功后再买成品繁殖呢?
小裴说,当然不后悔。因为一旦培育成功,就不必再买种子,越种越赚。而且多肉培育过程需要大半年时间,晚一年出售,价格就低很多,越早掌握技术越早出货,价格越高。多肉经济的迷人之处,就在于此。
看这些多肉,厚厚的叶片包裹在一起显得十分可爱。“这些都是我杂交研发出来的新品种,我在朋友圈一发,几个分销商就想买,我不卖!”小裴笑着说。
“一旦投放市场,这些新品种的核心竞争力就没了,因为大家可以自己买来繁殖,所以,种多肉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创新优势。”小裴说。
接下来,他准备去山东组建新的大棚基地,按照目标计划,他还想创建自己的品牌。
相关文章
- 上山挖野菜遍地都是多肉竟然没人要感觉要发财了
- 一盆多肉身价上万元最受欢迎的是“花”
- 女人的秘密你绝对不知道!男人慎入
- 那些多肉界的“傻胖兜”
- 赏多肉+看展览+拍大片这趟博物馆之旅值了!(文末福利)
- 普通人养多肉最常犯的4个错误发现要赶紧改正
- 室内养不出“果冻色”的多肉记住3个字“土光水”新手也能行
- 盆栽多肉花卉豆瓣绿栽培与养护
- 沙漠玫瑰长成“大象腿”肥肥胖胖不抗冻冬天落成“大光腿”
- 李湘身材真招摇穿红色连衣裙秀“多肉”曲线真的很显贵气
- 绍兴:多肉文化节上的植物“萌得很疯狂”
- 她89㎡的家开挂了小两居还能拥有衣帽间、开放式书房!
- 农村大哥在山上发现许多苔藓带回家制成盆景好多城里人上门买
- 如何给肉肉移盆?这些细节你都知道吗?速看!
- 秋天吃香蕉苹果不如吃它一次煮好存冰箱随吃随取特省事
- 春季养多肉的4大技巧很多人都没有做对难怪一直养不好
- 陈玉煌:种植多肉植物闯出致富路
- 多肉养护:长期缺少直射光养护的多肉露养时要循序渐进地晒太阳!
- 卤味跳出“鸭圈”多场景混战 供应链成竞夺关键
- 岁月悠悠多肉为伴多肉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