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肉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多肉百科

多肉百科

打造多肉“王国” 让山村景更美民更富

中国多肉网2022-12-04多肉百科家里养多肉
多肉叶片生根,家里养多肉,多肉缀,打造多肉“王国”让山村景更美民更富,多肉叶片生根,家里养多肉,多肉缀他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在从小熟悉的小山村里打造了一个多肉“王国”。20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400多个品种,常年存圃量

打造多肉“王国” 让山村景更美民更富

打造多肉“王国” 让山村景更美民更富,

  多肉叶片生根,家里养多肉,多肉缀他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在从小熟悉的小山村里打造了一个多肉“王国”。20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400多个品种,常年存圃量在60万盆,年销售额超过800万元。

  他致富不忘乡亲,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家乡小村里“精美的石头会开花”,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村民增收,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多肉的认知、多肉的病虫害防治、多肉的销售……在东坑镇深垟村的村委会议室,80多位村民集中在一起上培训课,培训内容涉及多肉的种植、防病和销售。

  这样的培训课,每两个月就要进行一次,负责授课的是村里走出去又返回村庄的大学生农创客吴勇。

  怀着浓浓的家乡情结,2009年,学习服装设计并拥有自己的服装公司的吴勇,毅然放弃大城市的优渥生活,回到家乡种起多肉,创办了景宁雅景花木专业合作社。

  “我是从山里走出去的,但我觉得自己的根始终在这里,所以我决定还是回村为乡里乡亲做点事。”聊起为何从大城市返乡,带着眼镜,略显文气的吴勇说道。

  走进吴勇的基地,一栋栋的连栋大棚里,成片的多肉植物品种繁多、萌态十足,这也是全省最大的高山多肉生产、研发基地,专门有10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通过电脑控制温度、湿度等各项指标智能培育多肉。

  吴勇说,种植多肉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多肉并被它的萌态所吸引,一眼就成“多肉控”。经过考察了解,他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外引进多肉种子,或从大城市的销售市场购买小苗,但由于没有经验,不是种子发不了芽,就是小苗种不活。

  于是,吴勇从学习配土开始,到控温、防病、繁殖等技术,并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终于成功种植第一批多肉并不断扩大到如今的规模。

  时间到了2016年,借着景宁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契机,吴勇打开基地的大门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通过农旅融合,将基地打造成为融文化、创意、科普等为一体的雅景多肉文化(休闲)园。

  现在,吴勇是畲乡公认的多肉种植“专家”,经常免费为有需要的乡镇上课培训并为美丽乡村建设布置景观小品,定期为村民传授多肉种植技术,甚至有来自云和、文成、泰顺等周边县的村民都跑来听吴勇授课。村民们对他的称谓也从“小吴”变成了“吴老师”。

  产业做到一定规模,村民不仅通过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得到租金收入,许多村民也通过在基地打工,有了工资收入。同时,吴勇通过统一供苗、统一提供技术、统一包装和销售,形成了“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的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新机制,带动农户267户村民增收。但这达不到吴勇最初回归乡村时,对自己定下的愿望要求:努力为村民增收助力、为村里的发展尽力。为此,吴勇一直在寻找实现心愿的路径。

  深垟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石寨”,石屋、石巷、石围墙、石台阶,家家户户有庭院,而村里也希望发挥这种特色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但要吸引游客、发展产业,光有石头还不够。

  “能不能在石头上种多肉?”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吴勇脑海里形成。于是,他尝试着选了几户有兴趣的村民,免费赠送多肉种苗,让他们带头种植多肉,美化庭院,他定期上门指导种植技术。

  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游客在村里游玩时,被农户家种在各种破酒缸、废弃的烂木头、破损的陶罐里的萌多肉所吸引,纷纷掏钱购买。村民观念改变,种植积极性就这样被激发了,吴勇仍然坚持免费为村民赠送种苗、免费技术指导。

  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多肉,村民们上山劳作,家里也是院门大开,多肉盆贴上价格标签,旁边设置一个二维码,游客选中喜欢的多肉,自己扫码付款即可。精美的多肉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让农户每年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

  如何让村民的增收之路更广一些?让村里发展更快一步?在村里的支持下,吴勇开始实施“精美的石头会开花”计划。他在村里的公共区域全部种上多肉,围墙、垃圾箱、废弃的石磨……硬朗的石头搭配上萌萌的多肉如此“养眼”,让来这里的人感到惊奇。现代网络的快速传播,更是让“神奇的畲寨,石头会开花”越来越被人知晓和喜欢。

  游客多了,村里的民宿农家乐也越开越多,不仅是多肉,农户自家种的以往吃不完就只能丢弃的农家菜,也大受城里的游客欢迎。时令蔬菜、萝卜干、农家米都成为商品卖出钱,以往由于劳动力外出而部分抛荒的田地,如今也重新种植了庄稼焕发新生机。

  美丽的“多肉石寨”先后被评为AAA级景区村、全省首批休闲旅游示范村等,一个村庄的“命运”被改变了。

  回想彼时回乡种多肉的决定曾被许多人吐槽为“瞎折腾”,如今看着逐渐热闹的小山村和村民脸上舒心的笑容,吴勇很是满足。

  前行的脚步没有停止,10年努力结出美丽果实,也得到了肯定,吴勇获得不少个人荣誉。面对县首届“畲乡英才”、全市十佳“大学生农业创业之星”、“丽水农师”、全省大学生现代农业“十佳创业新星”、省科协“高级农民技师”、全省百名“农创客”等荣誉,他觉得除了埋头苦干,肩上还有了更多的责任。于是,他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前行的动力,以更努力来回馈社会。

  “得益于政府重视人才的好政策,近年来,我有许多机会走出去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视野更开阔,也有了更多平台。”吴勇表示,自己非常珍惜每一次机会,学技术、学理念、学政策、学管理,每一次都满载而归,时时“充电”也保证了自己时时充满前进的动力。

  不仅注重个人的提升,吴勇也积极参与“农博览”“花博会”“森博会”等各种展示展销活动,推广他的多肉、他的理念,并吸收更多前沿信息。他给自己的回乡创业路分为3个阶段,即“关起门做基地”“打开门迎市场”“走出去谋未来”。

  走出去,让他有了更大的平台、交了更多的朋友、拥有了更多客户。走出去,学习提升拓展了眼界,思路更清晰,谋得更远。

  坚定了发展信心,吴勇希望发挥自己的特长,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今年,他在标溪乡进行试点,在前期通过“积极性评分”的基础上,指导有兴趣的农户在庭院养多肉,并与农户签订回购协议,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他说这也是他“走出去”的一部分。

  吴勇还利用自己的技术投入多肉食品的研发中,在经过专业机构对多肉的食用安全性、营养成分进行严谨的检测后,他已经对基地里的17种多肉植物进行食用标准化种植,并开发出冰沙、沙拉、鲜食、蛋糕等多肉食物品种,养眼又美味,市场反应不错。

  近两年,根据市场需求,吴勇又推出了民宿、别墅排屋的景观打造业务,为有需要的客户量身定制。特别是畲乡的许多民宿,都有吴勇设计的“作品”。今年,吴勇参加“第12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不仅带去准备在森博会4天时间销售的多肉2天就被抢购一空,还带回一笔别墅景观打造的订单,更让他对“走出去”有了坚定的信心。

  作为一名扎根农村的农创客,吴勇始终认为在农村发展大有作为。“在我眼里‘多肉’不仅仅是一个植物,更像是一颗致富的种子。”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