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肉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多肉百科

多肉百科

黑龙江新闻网龙舌兰多肉

中国多肉网2023-02-10多肉百科韩国多肉批发
龙舌兰多肉,韩国多肉批发,粗砂多肉,黑龙江新闻网龙舌兰多肉,龙舌兰多肉,韩国多肉批发,粗砂多肉从扎根到搬迁,花鸟鱼市场在钱塘街上已走过将近40年。花鸟鱼市场之于哈尔滨人,是慢生活的美好存在,是城市钢筋水泥中柔软的代名词。哈尔滨

黑龙江新闻网龙舌兰多肉

黑龙江新闻网龙舌兰多肉,

  龙舌兰多肉,韩国多肉批发,粗砂多肉从扎根到搬迁,花鸟鱼市场在钱塘街上已走过将近40年。花鸟鱼市场之于哈尔滨人,是慢生活的美好存在,是城市钢筋水泥中柔软的代名词。哈尔滨人希望,花鸟鱼市场这份烟火乐趣,还能留在不远处,以更文明的方式。

  17日,记者采访到了花鸟鱼市场商户吕女士,她告诉记者,在花鸟鱼市场20多年,花、鱼和鸟粮都卖过,“2010年左右,我最初是在长春街上摆地摊卖花,那时人们喜欢买杜鹃花,因为总开花。君子兰始终挺畅销,20多年前最火的时候,一盆都能卖上万元。最近十多年到二十年左右,时兴盆景。最近三五年,比较时兴多肉植物。以前的人没那么多压力,比较喜欢在家里养常年开花的、高大的植物。现在人们可能压力比较大,喜欢小巧精致的植物,可以放在办公室,电脑桌前,看着多肉植物可能比较解压。”

  吕女士告诉记者:“卖花时,常来道外的,买杜鹃花的市民一般找我的特别多。2000年后那几年生意特别好,撕胶带的声音,都听恶心了。”

  吕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室外摆摊卖花季节性很强,冬天摆不了摊。2011年,她买了店铺,就搬到屋里开始卖鱼了。卖鱼需要每天频繁换水,2019年,因为没有上下水,来回换水太费劲,她又改了项目,开始卖鸟粮。不想,卖了一年多发现,粮食价格不稳定,鸟粮也随之波动,利润薄,又改回卖鱼了。

  “前后加起来我卖鱼也有十多年了,始终卖金鱼、锦鲤,现在我都在卖锦鲤。锦鲤好的挺贵,但是钱塘街的小店,卖的都便宜。民间说法锦鲤带财,关键也好养。最近几年,花鸟鱼市场的生意大不如前了,只有过年的时候卖得最好。”

  谈起关于花鸟鱼市场的记忆,60后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我小时候家就在那附近,印象中1985年左右,花鸟鱼市场那边还有很多养鱼的到那去换鱼。比如我家有两条公的红箭(热带鱼),你家有一条母的,我就去用我的公鱼换一条母鱼回家。等甩子生出小鱼后,再把母鱼还回去,用小鱼再换点鱼食。最早花鸟鱼市场是自发形成的一个地方,只卖鱼和鸟。”

  市民张先生说:“花鸟鱼市场比较有烟火气,隔三差五想上江边了,即使不买啥,也想顺路去溜达溜达。看看人家养的热带鱼,交流交流心得,当玩儿了。人来人往的,图个热闹呗。”

  谈起年轻时的爱好,张先生告诉记者:“原先一大缸子全养热带鱼,还得伺候。养锦鲤隔几天抽一半水换了完事,省事。但是还是养热带鱼好看,花花绿绿的。”

  张先生说,二三十年前,也有一项专属与50后、60后的乐趣,让他们十分热衷:“我二三十岁的时候,上世纪90年代,还养过鸽子,也就十几只,总上花鸟鱼市场的鸽市。那时也没啥玩的,哪个小区基本都有养鸽子的,有人住顶楼的,建的鸽舍可大了,能养几十只鸽子。现在养鸽子的人少多了,关键邻居有意见。过去养鸽子就为了哄着玩。”养鸽子的乐趣在于,今天带着鸽子上南岗,明天带着鸽子上道里,都能飞回家。

  谈起对花鸟鱼市场的印象,80后市民薛女士会心一笑,仿佛一下打开了童年的记忆之门。她向记者介绍:“20多年前,我小时候,奶奶总领我去逛花鸟鱼市场,逛完了买些老鼎丰的糕点再回家。那时候有卖花、鸟、鱼的,还有卖小鸡的。后来规模越来越大,商户也多了起来。等我结婚有了孩子,也总领孩子逛,买鱼,买多肉植物,让孩子写观察日记。孩子喜欢小动物,买过不少兔子、仓鼠,一年一批,养大就送人了。”

  薛女士说,最近,她家孩子又喜欢上了五年级课本里描述的珍珠鸟,很多小朋友都从作家冯骥才老先生笔下得知了这种鸟,特别可爱。“我家现在同时养着鸟和植物,还有几条鱼……家里的‘鸟语花香’,给孩子和全家人带来了特别多的快乐。让孩子饲养和爱护小动物,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花鸟鱼市场对我们家来说,是一个一想到就充满期待的所在。”

  据了解,花鸟鱼市场虽然收藏了很多哈尔滨人难忘的记忆和童年的乐趣,但随之产生的交通及环境、生态问题不容忽视。极个别不法商贩,还曾售卖过非法捕获的保护鸟类。哈市食药环民警在此处理的违法销售保护鸟类案件,每年都有。因此,有一个更加规范管理的花鸟鱼市场势在必行。

  年近五旬的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最近几年没事都不怎么去花鸟鱼市场了,因为家住香坊区,买这类东西就逛花卉大市场了,“但是吧,哈尔滨人对花鸟鱼市场这个情结还是有的。什么时候去江边,如果附近还有花鸟鱼市场,还是会顺便逛一逛的。我们也期待看到一个新面貌、更文明的花鸟鱼市场,期待着新变化。”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