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肉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多肉百科

多肉百科

多肉植物石莲锦多肉

中国多肉网2023-03-15多肉百科鼻头多肉
石莲锦多肉,鼻头多肉,流行多肉植物,多肉植物石莲锦多肉,石莲锦多肉,鼻头多肉,流行多肉植物多肉植物因为外形可爱,逐渐成为市民尤其是办公室一族的“萌宠”,在众多“肉粉”的追捧下,价格一度飞涨。不过在经历了几轮火爆后,2016年后

多肉植物石莲锦多肉

多肉植物石莲锦多肉,

  石莲锦多肉,鼻头多肉,流行多肉植物多肉植物因为外形可爱,逐渐成为市民尤其是办公室一族的“萌宠”,在众多“肉粉”的追捧下,价格一度飞涨。不过在经历了几轮火爆后,2016年后又开始慢慢降温,价格可谓坐上了 “过山车”。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如今多肉植物已告别暴利时代,市场步入稳定发展阶段。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青岛市城阳王沙路上的一处多肉植物培育基地。温室大棚里,各种各样的多肉植物让人眼花缭乱。基地负责人曲武今年43岁,除了自己培育和销售多肉植物外,他本身也是一个“肉粉”。

  “临近春节,是花卉市场的旺季,但多肉植物则不同,它的旺季在春秋两季。 ”曲武说,多肉植物*早产地位于干旱少雨的地区,如非洲、墨西哥等,所以特别怕冻,而春秋两季由于气温适宜,多肉长势好,行情自然也好。他的客户多是一些网店,也有少量零售。如果在旺季,一些网店*的销售量可达数万元。

  “劳尔”、“紫罗兰女王”、“秀颜”在大棚里,曲武一一向记者介绍今年流行的多肉品种。 “多肉植物品种更新快,而且每年流行的品种都不一样。 ”曲武说,*先红的是十二卷属,后来是景天科,如今又有两大热门,一个是景天科的水泡,另一个是番杏科的肉锥花。但一些好品种,也有流行十几年的,如“罗琦”、“乌木”、“紫心”、“仙女杯”等,虽然价格上有浮动,但一直比较受欢迎。

  多肉植物从2010年前后开始逐渐风靡全国,目前福建、云南等地是多肉植物有名的产地。 “在山东范围内,青岛的名气*,尤其是中高端货。 ”曲武说,20年前,自己就开始玩多肉,但从事培育、销售还是近几年的事情。近几年,玩家人群一直在猛涨,主要人群集中在年轻的办公室一族。曲武说,岛城多肉植物市场,*火的时候还是在2015年。举个例子,那时玩家头天购买了一个100元的多肉品种,第二天拿到网上去卖,价格可能一下子就涨到300元。

  从2010年到2015年,多肉的价格总体上一直在涨,可以说非常不稳定。2016年以后,多肉市场慢慢开始降温,除了个别高端产品外,大众品种价格都在下调,有的甚至相差上百倍。曾经炒得火热的十二卷属,高时价格数万元,现在降到只有几十元。以“雪莲”和“香槟”的单棵来算,2015年上半年,批发价分别达到500元和400元,而目前零售价也只有几十元。

  “与前几年相比,目前全国主要品种的多肉植物价格几乎腰斩。 ”多肉植物批发商车大姐说,她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退回几年前,多肉植物中哪怕是小小的单株,大众货批发价也得二三十元一棵,而如今100元能买四五十棵。

  “火爆的时候,多肉植物利润高达50%以上!”批发商车大姐说,有一个品种叫“海琳娜”,价高时能卖到2000多元一棵,甚至一小片用于繁殖的叶子都能卖到500元,然而才一年光景,就下跌到50元;还有“墨西哥姬莲”,曾经卖到600元一小棵,如今只有30元。对销售商来说,如此低的价格,利润自然不会高。动辄花费上千元,去买一棵小小的植物,你会舍得吗?所以之前多肉植物的市场泡沫很明显。价格上的潮起潮落,这种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市场风险。

  提起多肉植物价格这几年变化的原因,曲武说,多肉植物市场有一个发展期,起初种植面积小,市场上缺货,加上一些买家比较盲目,看到一种流行的多肉新品种,往往一窝蜂购买,导致价格浮动频繁。这两年,青岛从事多肉植物种植的人越来越多,各区市都有种植分布。 “仅城阳夏庄一带,种植或销售的商户就有三四十家。 ”王家曹村花卉市场工作人员说。除了货源充足以及玩家越来越成熟以外,近几年随着网店的兴起,从事多肉植物销售的网店呈爆发式增长,导致竞争激烈,而信息化也使得价格更加透明。曲武说,目前多肉的暴利时代结束,步入稳定的市场发展阶段。近一年来,很多常规品种的多肉植物价格一直变化不大就是证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农业网(Agro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农业网版权所有 1997-2022浙ICP证:浙B2-20110002法律顾问:德恒律师事务所 白律师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