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新农人 在槐荫这片热土圆梦
一群新农人 在槐荫这片热土圆梦
一群新农人 在槐荫这片热土圆梦,多肉根消毒,多肉盆没孔,南阳多肉,
一盆奇异美丽的盆栽,一尾寓意吉祥的锦鲤,一段充满历史的故事……在槐荫这片热土上,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扎根农村,奋斗在农业生产一线,用自己的所看所学,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断圆着他们的“农业梦”——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多肉夏季控水,控水有利于桩子木质化,同时还有利于叶型的短肥圆,防止多肉黑腐化水现象。”在直播平台上,张德宏向网友们讲解着多肉养护的知识。
1992年出生的张德宏,是个标准的“90后”新农人。他说,自己从小就对农业感兴趣,婚后由于妻子喜爱绿植,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从事园艺事业,成立了雅农园艺基地。“我们从2016年开始干,当时还是以代理销售为主。因为以前经常逛贴吧、玩朋友圈,所以就从网上进行了销售。”张德宏说,一开始就是为了玩,边玩边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有兴趣,也愿意钻研,生意便越做越大。“有了一定规模后,代理销售利润低的情况就出现了,我们便决定自己育苗,进行多肉的培育。”
目前,张德宏的基地已拥有4个1000平方米的大棚,种植规模已有20亩,培育植株近10万盆,并在直播平台开设了“雅一农多肉法师锦缀化”账号,被网友亲切的成为“多肉法师”。“平时购买的小型多肉大概20-50元一盆,除了销售这些普通多肉以外,我们还会有意识的选择其中一些形状、颜色独特的植株,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张德宏指着一株近一人高的多肉介绍道,“像这样一株大概能卖到4000元左右,利润很可观。”
去年春季,张德宏的基地营业额近120万元,在圆自己“园艺梦”的路上,他信心满满:“我们目前已与多名行业主播进行了交流,明年打算做直播基地。下一步主要的目标是扩大生产,把这一盆小小的盆栽做美做精,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农业的魅力。”
热情,健谈,对锦鲤深深热爱,初见张林明,这位“90后”小伙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养殖池边上,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锦鲤结缘的故事。
2015年,26岁的张林明来到济南市槐荫区,开始了锦鲤的养殖与销售。“当年20多岁,敢想敢干,觉得农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便义无反顾投身到了锦鲤的养殖当中。当时这还是一片荒地,从挖池、引水入手,基地一点点建立了起来。”张明林介绍道,“我们的定位是中高端,想要养出与众不同的锦鲤,就需要丰富的知识和不断的时间。那段时间我除了在现场打理,就是回家学习,很忙,也很充实。”
扎实勤奋的付出,为张明林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现场,顾客胡先生的到来打断了采访流程。“我在大明湖周边经营店铺,经朋友介绍,听说这里的鱼很好,便来挑选一些锦鲤。”胡先生说道。双方在鱼池边几经商讨,定下了购买的事宜。
张明林说,养殖锦鲤风险高,收益也高,需要特别呵护和培育。“我们的年产量5-6千万尾,在1个月生长期时,我们便进行挑选,第一茬淘汰率在90%左右,第二茬再淘汰一半,剩下的不到5%。之后大部分普通品相的锦鲤进入市场流通,我们真正留下精心培育的大概在千分之五左右。”张明林向记者介绍道,“这一池十几条锦鲤,最大的有30斤,像这样的锦鲤,每条售价在2-4万元。”
谈到这两年的经营,张明林坦言,市场确实收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不过对于未来发展,张明林信心很足。“不管任何时候,好的东西永远是有受众面的。我们目前通过直播经营,基地销售情况良好,而我更多的精力则放在选育优质锦鲤上,争取培养出更多精品锦鲤。”
西郊盖韭,是“槐荫四宝”之一,在明末清初便已开始种植,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已列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4年盛农公司开始对西郊盖韭进行保护性种植开发,作为公司负责人,胡冬梅坦言,西郊盖韭既是农业产业,更是一份非遗传承的责任。
“我在日本读的大学,2002年毕业后便回到槐荫,跟着父亲开始从事农业。当时大家都觉得,一个‘海归’青年,在国外读了这么多年书,结果却下了地。其实不然,回来以后我利用语言优势,再加上边干边学积累的农业技术,我们便逐渐打开了日本市场。”胡冬梅说,一晃20年过去了,公司如今已打开了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市场,用她的话说,“农业越干越高端!”
对于西郊盖韭,胡冬梅有着深厚的情怀。“听说咱们的韭菜有着这么多年的传统后,就想好好把这个传统技艺保护下来。”胡冬梅介绍道,西郊盖韭的精髓在一个“盖”字上,“我们当前生产还是传统模式,用阳畦及小拱棚的栽培方式,在向阳菜畦里进行越冬培植,通过挡风避寒和草苫等覆盖保温。同时,通过‘扒韭墩、剪韭毛、剔韭墩’栽培技艺,结合防虫网、杀虫灯、黄篮板和生物制剂等新技术,人工对韭菜生长进行管理,做到了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因此消费者们都说,咱们的盖韭‘韭菜味’十足。”
利用传统技术种植的盖韭,当前收益情况尚可,胡冬梅说,她正不断探索将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光大。“我们现在的重心是如何将传统技艺和盈利结合起来,把西郊盖韭推向市场。前段时间同北京的客户进行了商谈,对方很感兴趣,尝试进行了种植,并将产品推向了市场。不出所料,得到了消费者们广泛认可。”
“300多年的种植,我们经营的不仅仅是一份产业,更是历史,是祖祖辈辈扎根土地的农民智慧的精华。保护和创新,是我们这些新农人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未来奋进的方向。”胡冬梅坚定地说道。(栾中铭 韩宏伟)
一盆奇异美丽的盆栽,一尾寓意吉祥的锦鲤,一段充满历史的故事……在槐荫这片热土上,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扎根农村,奋斗在农业生产一线,用自己的所看所学,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断圆着他们的“农业梦”——“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多肉夏季控水,控水有利于桩子木质化,同时还有利于叶型的短肥圆,防止多肉黑腐化水现象。”在直播平台上,张德宏向网友们讲解着多肉养护的知识。
1992年出生的张德宏,是个标准的“90后”新农人。他说,自己从小就对农业感兴趣,婚后由于妻子喜爱绿植,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从事园艺事业,成立了雅农园艺基地。“我们从2016年开始干,当时还是以代理销售为主。因为以前经常逛贴吧、玩朋友圈,所以就从网上进行了销售。”张德宏说,一开始就是为了玩,边玩边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有兴趣,也愿意钻研,生意便越做越大。“有了一定规模后,代理销售利润低的情况就出现了,我们便决定自己育苗,进行多肉的培育。”
目前,张德宏的基地已拥有4个1000平方米的大棚,种植规模已有20亩,培育植株近10万盆,并在直播平台开设了“雅一农多肉法师锦缀化”账号,被网友亲切的成为“多肉法师”。“平时购买的小型多肉大概20-50元一盆,除了销售这些普通多肉以外,我们还会有意识的选择其中一些形状、颜色独特的植株,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张德宏指着一株近一人高的多肉介绍道,“像这样一株大概能卖到4000元左右,利润很可观。”
去年春季,张德宏的基地营业额近120万元,在圆自己“园艺梦”的路上,他信心满满:“我们目前已与多名行业主播进行了交流,明年打算做直播基地。下一步主要的目标是扩大生产,把这一盆小小的盆栽做美做精,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农业的魅力。”
热情,健谈,对锦鲤深深热爱,初见张林明,这位“90后”小伙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养殖池边上,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锦鲤结缘的故事。
2015年,26岁的张林明来到济南市槐荫区,开始了锦鲤的养殖与销售。“当年20多岁,敢想敢干,觉得农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便义无反顾投身到了锦鲤的养殖当中。当时这还是一片荒地,从挖池、引水入手,基地一点点建立了起来。”张明林介绍道,“我们的定位是中高端,想要养出与众不同的锦鲤,就需要丰富的知识和不断的时间。那段时间我除了在现场打理,就是回家学习,很忙,也很充实。”
扎实勤奋的付出,为张明林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现场,顾客胡先生的到来打断了采访流程。“我在大明湖周边经营店铺,经朋友介绍,听说这里的鱼很好,便来挑选一些锦鲤。”胡先生说道。双方在鱼池边几经商讨,定下了购买的事宜。
张明林说,养殖锦鲤风险高,收益也高,需要特别呵护和培育。“我们的年产量5-6千万尾,在1个月生长期时,我们便进行挑选,第一茬淘汰率在90%左右,第二茬再淘汰一半,剩下的不到5%。之后大部分普通品相的锦鲤进入市场流通,我们真正留下精心培育的大概在千分之五左右。”张明林向记者介绍道,“这一池十几条锦鲤,最大的有30斤,像这样的锦鲤,每条售价在2-4万元。”
谈到这两年的经营,张明林坦言,市场确实收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不过对于未来发展,张明林信心很足。“不管任何时候,好的东西永远是有受众面的。我们目前通过直播经营,基地销售情况良好,而我更多的精力则放在选育优质锦鲤上,争取培养出更多精品锦鲤。”
西郊盖韭,是“槐荫四宝”之一,在明末清初便已开始种植,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已列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4年盛农公司开始对西郊盖韭进行保护性种植开发,作为公司负责人,胡冬梅坦言,西郊盖韭既是农业产业,更是一份非遗传承的责任。
“我在日本读的大学,2002年毕业后便回到槐荫,跟着父亲开始从事农业。当时大家都觉得,一个‘海归’青年,在国外读了这么多年书,结果却下了地。其实不然,回来以后我利用语言优势,再加上边干边学积累的农业技术,我们便逐渐打开了日本市场。”胡冬梅说,一晃20年过去了,公司如今已打开了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市场,用她的话说,“农业越干越高端!”
对于西郊盖韭,胡冬梅有着深厚的情怀。“听说咱们的韭菜有着这么多年的传统后,就想好好把这个传统技艺保护下来。”胡冬梅介绍道,西郊盖韭的精髓在一个“盖”字上,“我们当前生产还是传统模式,用阳畦及小拱棚的栽培方式,在向阳菜畦里进行越冬培植,通过挡风避寒和草苫等覆盖保温。同时,通过‘扒韭墩、剪韭毛、剔韭墩’栽培技艺,结合防虫网、杀虫灯、黄篮板和生物制剂等新技术,人工对韭菜生长进行管理,做到了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因此消费者们都说,咱们的盖韭‘韭菜味’十足。”
利用传统技术种植的盖韭,当前收益情况尚可,胡冬梅说,她正不断探索将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光大。“我们现在的重心是如何将传统技艺和盈利结合起来,把西郊盖韭推向市场。前段时间同北京的客户进行了商谈,对方很感兴趣,尝试进行了种植,并将产品推向了市场。不出所料,得到了消费者们广泛认可。”
“300多年的种植,我们经营的不仅仅是一份产业,更是历史,是祖祖辈辈扎根土地的农民智慧的精华。保护和创新,是我们这些新农人的职责使命,也是我们未来奋进的方向。”胡冬梅坚定地说道。(栾中铭 韩宏伟)
相关文章
- 网红多肉植物圆扇八宝叶片像元宝开花似绣球适合垂盆养护
- 上海宝山一盆市价10万多肉被偷 品相极其罕有:最终竟被养死 网友唏嘘
- 6个多肉老品种被花友们评为“国民多肉”养过的都表示认同
- 【人勤春来早】李爱民和他的“多肉王国”
- 美丽的多肉女孩大码模特这样的邻家女孩会喜欢吗
- 【秋黄】风里雨里的多肉_1
- 日本第一童颜!肉肉乎乎惹人爱!
- 所站动态 海滨社区开展“多肉联盟”亲子活动
- 河南郸城:“多肉经济”助力农民增收
- 小多肉大“钱”景多肉长的瘦
- 需要“穷养”的多肉用小盆少浇水“预防”摊大饼、穿裙子
- “达芬奇”不是一根“挂羊头卖狗肉”的独苗
- 【禁毒】小心!这种“网红”多肉含毒品可致幻!还有很多人在“海淘”
- @深圳er你有一份来自云南的文博礼物可爱多肉盆栽等你来领
- 什么是好多肉?怎么辨别优质多肉?个头越小品质越高!
- 养多肉不要追热门花大价钱买多肉生活更拮据了傻子行为
- 严屹宽晒全家福拜年一家五口穿中国红喜气洋洋3岁小肉肉萌翻
- 为什么会有“浇水十年功这样的说法呢?让小贱来给你说说吧
- 【决胜2020 乡村振兴看河南】周口郸城县:小多肉撑起大产业
- 9月29日喜茶成都首店开业但第一杯喜茶已经被我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