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肉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多肉植物

多肉植物

多吃点肉会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提高心脏病风险吗?

中国多肉网2023-04-23多肉植物纯乌木多肉
上臂肉多,纯乌木多肉,多肉黑乌木,多吃点肉会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提高心脏病风险吗?,上臂肉多,纯乌木多肉,多肉黑乌木: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只做信息分享,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临床病例中,不乏这

多吃点肉会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提高心脏病风险吗?

多吃点肉会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提高心脏病风险吗?,

  上臂肉多,纯乌木多肉,多肉黑乌木: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只做信息分享,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临床病例中,不乏这样一些奇怪现象:体检时,血压、血脂都在标准范围内,但却突然发生脑梗、心梗……这就很诡异了,难道检查结果不准确?

  我们之前,讲过一个很重要的指标→CAC指标,这个和心脏病风险关系很大,今天,我们来讲一讲另外一个指标,同型半胱氨酸。

  20世纪60年代,McCully从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进入麻省总医院,成为一名病理学住院医师,在一次人类遗传学会议上,他接触到了这样1个案例:①

  患者是1名9岁女童,患有智障,并且存在(眼睛)晶状体脱位的状况,医生在女孩的尿液中,发现了大量的『同型半胱氨酸』。

  而女孩的妈妈告诉医生,女孩的叔叔也有过类似的症状,那是30年代,当时这个“叔叔”只有8岁,因为轻度智力障碍和晶状体脱位来医院,但是,他最终却死于中风。

  医生在男孩的颈动脉上发现了一个血块,也就是它导致了死亡,病理学家评论说,男孩的动脉硬化状况,是老年人才常见的。

  这引起了McCully的高度关注,他认为可能正是『同型半胱氨酸』过高,才最终诱使男孩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McCully于是开始大量搜集和挖掘相关信息,甚至给兔子注射了『同型半胱氨酸』,短短数周内,就在兔子的冠状动脉中发现了动脉硬化斑块。

  1969年,他把自己的发现发表在《美国病理学杂志》上,描述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危害,强调普通人即便没有“三高”状况,如果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高,也可能出现血管硬化和斑块,诱发心梗、脑梗等等。

  但是,在人人都抨击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年代里,McCully的新发现显然很难受到太多关注,还被描述为“胡说八道”,甚至被哈佛大学(讲师)和麻省总医院开除。

  随后的很多年里,临床越来越多的实例发现: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密切,事实上,半数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胆固醇根本就不高。

  慢慢的,『同型半胱氨酸』也越来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很多研究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会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型半胱氨酸』是身体代谢蛋氨酸(1种氨基酸,肉类中含量比较丰富)过程中,出现的中间产物。

  理想状况下,它很快就会被转化为对人体有益的2种物质——谷胱甘肽(抗氧化剂)和S-腺苷蛋氨酸(有助于预防抑郁症,关节炎和肝损伤)。

  但是,当你的身体出现问题,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分解和代谢不足,就可能导致其在血液中蓄积。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可能和老化、大脑和血管壁损伤、甚至DNA有关系,还和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认知衰退、骨质疏松、偏头痛、不孕症、出生缺陷等的风险增加有关。

  当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相遇的时候(被称为H型高血压,在中国高血压患者中占比非常高),就犹如“火上浇油”,使得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被大大提高。

  而目前判断同型半胱氨酸的“标准”是这样的:正常情况下为4-15mol / L(理想范围为6.0-7.2 mol/L),高于15 mol / L即为高同型半胱氨酸(其中15-30为轻度,大于100为严重)。②

  文章开篇小女孩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是由于遗传原因,这类人出生时就存在MTHFR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代谢和转化同型半胱氨酸的酶缺乏。

  在一项对872名健康成年人的研究中就发现:那些存在MTHFR基因突变的人,具有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10倍。③

  遗传因素占一方面,另外还有一些因素也被发现,会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正常代谢和分解:

  比如维生素B6、维生素B9(叶酸)、维生素B12、锌、胆碱等的缺乏,会使得同型半胱氨酸的转化过程受阻,进而导致累积。

  吃到足够的维生素B12和叶酸,被发现甚至能改善存在遗传基因突变人的酶缺乏。

  研究发现,不管是直接吸烟,还是暴露于二手烟,都可能提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④

  一些药物,比如降糖药、降胆固醇药、抗生素、避孕药、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抗抑郁药等,可能提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肾脏帮助将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其他氨基酸,因此,肾功能下降可引起高半胱氨酸的积累。

  了解到这些因素之后,你可能更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就没有方法能降低么?

  通过饮食,还有生活方式的调节,实际上可以对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起到一些作用(注意:是一些作用,并不是全部,后文会告诉你原因)。

  研究发现,补充核黄素(维生素B2)之后,没有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下降很明显。⑤

  但是,有时候即便吃很多也没有用,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身体本身存在问题,比如肠道出现损伤,导致营养吸收不良。

  尽管运动会短期增加同型半胱氨酸,但从长远来看,它与较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对34项研究的系统评价发现,经常运动可能会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另外,在一些小型研究中也发现,omega-3脂肪酸、益生菌等有帮助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效果。

  聊到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事情就是,『同型半胱氨酸』是身体代谢蛋氨酸的中间产物,但是肉类食物中往往富含蛋氨酸。

  肉类确实富含蛋氨酸,分解后会增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这也是很多素食者担心吃肉的原因之一。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研究,研究者找了65位超重者,给他们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然后对比了3个月,6个月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⑥

  从这6个月干预研究的结果,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从总能量的12%增加到22%,同时蛋氨酸的摄入量相应增加,并不会增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实际上还有一些降低。

  其实,肉类物质中,除了富含蛋氨酸,同时也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而植物中没有的B12。

  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分解和代谢同型半胱氨酸,所以,单纯强调少吃肉,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并不科学。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和身体对其的代谢和分解能力存在很大关联,即便你少吃肉,代谢能力不行,还是一样可能出问题。

  反过来说,如果你的代谢能力正常,即便吃很多肉,也一样不会升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来看一个有趣的例子,营养学家和健身教练Andy Babkes,用自己做了个试验,坚持7周不吃素食,只吃肉食(饮食包含草饲牛肉、鱼类、牡蛎、鸡蛋、黄油、奶酪等等)。

  结果发现,他自己的铁水平竟然下降,同型半胱氨酸也下降,这个让很多人不理解。相关阅读→7个星期只吃肉,铁水平竟然下降了,让美国营养专家百思不得其解

  试验前,他的血检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是10.8mol/L,这个数值相对偏高,但也并不算危险。

  这个结果让很多人都很意外吧,吃了那么多肉,同型半胱氨酸不增反降,而这可能跟维生素B12、肌酸的摄入量高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不止同型半胱氨酸在下降,Andy Babkes还检测到,自己的高敏感度C反应蛋白(HS-CRP,炎症指标,理想状态是0.55mg/L以下),从0.4 mg/L降到了0.2mg/L。

  比如2002年,意大利维罗纳大学的一项研究就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素食主义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高,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更低。⑦

  2013年,一个包含6项队列研究、11项横断面研究的系统荟萃发布,对比结果如下:⑧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mol/ l):杂食动物– 11.0、蛋类素食者– 13.9、严格素食主义者– 16.4

  维生素B12的平均水平为(pmol / l):杂食动物– 303、蛋类主义者– 209、素食主义者– 172

  显然,越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同型半胱氨酸水而可能越高,所以,因为同型半胱氨酸而质疑多吃肉的声音,似乎要静下来好好想想了。

  前面讲了同型半胱氨酸和吃肉的关系,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心脏病的关系,目前还存在很多争议。

  比如,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的人,增加叶酸和B12的摄入量,同型半胱氨酸确实降下来了。

  【一】目前关于同型半胱氨酸的标准值设置过宽,应该保持在5-8 mol / L,而不是把临界点设置在15 mol / L

  【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可能只是一个表现形式,而不是引发心脏病的幕后原因,也就是说,幕后真正的“黑手”还在嚣张

  2012年,1项超过11.5万人的大规模研究表明,终生中等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基于遗传学)对心脏病几乎(甚至完全)没有影响 。⑩

  很多人在血检的时候,都把关注点落在了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上面,却忽略了『同型半胱氨酸』这个重要危险因素。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除了跟遗传有关,还可能跟微量营养素(比如B12、叶酸、锌等,可以帮助代谢同型半胱氨酸)的缺乏、吸烟、肾脏疾病、用药、喝酒、吸烟等有关。

  所以,相应的,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补充维生素B12、补充叶酸、不吸烟、减轻压力……

  很多人把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矛头指向了肉类,因为同型半胱氨酸是是身体代谢蛋氨酸过程中的副产物,而肉类往往富含蛋氨酸。

  因此,逻辑上来说,少吃点肉减少了蛋氨酸摄入量,可能更好(其实这恰恰忽略了人体对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能力,即便不吃肉纯素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可能居高不下)。

  高蛋白饮食,并不会提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反而,素食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往往更高。

  最后,关于同型半胱氨酸,还有非常多的争议,就比如有研究发现:使用补充剂补充维生素B12或者叶酸,虽然降低了同型半胱氨酸,但并没有降低心脏病风险。

  可能的解释之一是: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只是“有风险”的表现形式,并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有关这个指标,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讨,它的参考意义有多大,希望以后会越来越清晰。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