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普货换个名字价格翻倍有的还变成“锦鲤”别被坑了
多年前的普货换个名字价格翻倍有的还变成“锦鲤”别被坑了
多年前的普货换个名字价格翻倍有的还变成“锦鲤”别被坑了,绿熊多肉,多肉养不大,多肉蓝光怎么养大家好,欢迎来到香草花园,我是春天。养多肉时间比较长的肉友,家里一般都会收集不少品种,尤其是一些普货,对于老手来说已经没有吸引力了,那很久以前就有的普货卖给谁?一是卖给刚开始养多肉的新手肉友们,二是换个名字卖呗,即使是资深肉友,也常常在买多肉时翻车,买到重复的品种,因为一种多肉可能名字不同,状态也不同,但买回家后养着养着就会发现和家里的那棵一模一样,也有个别买家用普货冒充小贵货,肉友们要擦亮眼睛好好看,别花冤枉钱。
最近,春天发现了一款叫锦鲤的多肉,当时还想:给这多肉取名字的人可以呀,挺知道与时俱进的,再仔细看看那棵多肉,才发现和状态好的三文鱼特别像?叶片上长着好看的血斑,叶形和三文鱼基本一样,但卖家说锦鲤是新杂交品种,再看价格,好家伙,好几十大洋一棵,仔细看锦鲤和三文鱼还是有一点区别的。锦鲤这个多肉品种现在还没流行起来,以后万一流行了,肉友们入手时要仔细分辨,别花高价买一棵几块钱就能买到的三文鱼。
有一天春天看到有多肉卖家卖一种叫肉酱玫瑰的多肉,当时还想肉酱玫瑰这个品种真没听说过呀,又是什么新杂交吗?后来仔细看和墨西哥灵隐特别像,卖家也解释说,肉酱玫瑰它的别名就是墨西哥灵隐,不得不服,有些人太会取名字了。和玫瑰沾点边感觉比较浪漫,叫墨西哥灵隐就是价格比较便宜的普货,而且一般肉友家里也不缺这个品种,但如果卖家不告诉肉友们肉酱玫瑰就是墨西哥灵隐,可能就会有新手肉友把它当成一个新品种,花多的钱买普通的,还很可能重复的肉肉。
还有一次春天去一个直播间买多肉,那些多肉的名字春天从来都没听说过,而且都很好听,当时想怎么会一下子出了这么多的新品种,而且还有这么文艺的名字。后来仔细看,越看那个叫挚爱的多肉越像粉蓝鸟,单头的挚爱价格是三十多一棵,如果叫粉蓝鸟,一棵单头可能几块钱就能买到,换个名字加上状态比较好,价格就翻了好几倍。所以,不了解名字的多肉,肉友们一定要仔细辨认,别买回家之后发现原来我也有这颗多肉啊。
近两年出现了一种叫乔伊的多肉。看起来叶片比较大,好像和哪种多肉有些像,仔细再看,哦,原来是和绮罗非常像,只是这个乔伊的叶片看起来比绮罗的叶片更大更长,而且形状会比较包,有的时候这两种多肉让人非常难以区分。不过叫成乔伊价格就比绮罗高。
后来听一个卖多肉多年的卖家说乔伊就是绮罗,他说他不会说错的,因为他已经卖了很多年多肉了,听他这么一说,仔细一看,乔伊和绮罗好像不能说像了,只能说一模一样。至于乔伊是不是一定是绮罗,春天也不能确定,不过,不管是乔伊还是绮罗,除了冬季能露养的地区外,其它地区一般在春秋才会有特别好的状态,平时没有状态的时候看起来就很一般,肉友们如果喜欢这类多肉还想省空间,买棵绮罗就够了。
嫦娥和橙梦露都是雪莲的杂交品种,最近很多卖家用嫦娥冒充橙梦露来卖,其实嫦娥本身也挺好看的,只不过现在橙梦露的价格被炒得比较高,嫦娥的价格比较低,所以我们可能花高价买到的不是橙梦露,而是嫦娥,橙梦露原本没有这么高的价格,现在也是处于价格虚高的状态。虽然嫦娥会冒充橙梦露,但是花少的钱买一颗嫦娥养出状态也挺美的,买错了的肉友们也不用后悔。
嫦娥和橙梦露的主要区别就是,嫦娥的叶片比较长比较窄,叶形更像雪莲,橙梦露的叶片比较宽也比较厚,有点勺子形,春天看到过出状态的嫦娥一般是偏粉色的,而橙梦露出状态以后是明亮耀眼的橙色。嫦娥出状态一般是外层叶片比较鲜艳,而橙梦露出状态时常常有美丽的糖心。
相关文章
- 多肉度夏丨长蚧壳虫、有伤口、药锦、水诱根、闷根;小贱来解答
- 杜若溪晒自己爸爸给外孙女画的画像 网友:外公棒棒哒
- 【大河网景】吉祥物管乐队送薯片送多肉……郑州小学开学首日娃们咋过的?
- 地球又被割了“一块肉”!一座巨大的冰山刚刚从南极冰川上崩裂
- Sofm“肉野流”火了52W越南观众在线天赋很细节
- 夏天养多肉不想“夏必死”请自查3件事都是过来人的经验
- 腋下边多出来的“两坨肉”就是副乳?其实很多女性搞错了!
- 翠绿莹亮的多肉佛珠这样养给你一帘绿色的瀑布!
- 多肉度夏丨长水痘、根系枯萎、出现虫害;都是小问题小贱来解答
- 俗语说:腰部长肉钱财不少赚;手掌有肉干啥啥发财!
- 对厚叶多肉审美疲劳?这10种薄叶多肉不妨考虑下仙气满满哦
- 从阳台养到建大棚 看多肉迷与她的6000盆“肉”
- 深圳最强土拍“狼多肉少”:决心很大的房企几乎没能举牌
- 养多肉“虐一虐”反而长得好肥肥胖胖才可爱
- 夏天多肉乌木长势差?及时掌握3个要点叶片肥厚霸气侧漏
- 多肉补全计划-明镜如何种多肉
- 多肉的江湖:大资金杀入 萌经济当道
- 当年她靠着《3D肉蒲团》惊艳全网如今晒出沙滩照宅男哆嗦了
- 爱好多肉“种”成职业搭互联网快车销售
- 5斤都吃不到一两肉南方从小吃到大北方却鲜有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