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肉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多肉头条

多肉头条

“多肉”上的春晖多肉下垂

中国多肉网2022-11-15多肉头条多肉裱花嘴
多肉下垂,多肉裱花嘴,彩泥多肉图片,“多肉”上的春晖多肉下垂,多肉下垂,多肉裱花嘴,彩泥多肉图片(记者张云实习生陈希璐通讯员倪李)“这种多肉叫万圣节法师,把它的分枝剪下来,晾干‘伤口’后再插到土里,就可以长成一株新苗。”

“多肉”上的春晖多肉下垂

“多肉”上的春晖多肉下垂,

  多肉下垂,多肉裱花嘴,彩泥多肉图片(记者 张云实习生 陈希璐通讯员 倪李)“这种多肉叫万圣节法师,把它的分枝剪下来,晾干‘伤口’后再插到土里,就可以长成一株新苗。”2月21日上午,走进宿城区耿车镇红卫村生态农业示范园,村民王甫政已经在自家的多肉植物大棚中忙碌了多时,现在正是多肉植物繁育的季节,他几乎每天都驻扎在大棚中。

  “以前我在村里多肉种植大户家做主播,后来发现多肉植物效益非常好,2019年就自己单干了,承包了三个大棚,自己种植、自己销售,一年收入大约30万元,今年我打算扩大承包面积。”王甫政一边剪多肉一边说。

  新年刚过,在红卫村,和王甫政一样蓄势待发的村民又开启了新一年的忙碌,奇趣多肉,缤纷园艺,他们的日子在这种“小而美”的绿色产业中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红卫村位于宿城区耿龙路东侧,地理位置优越,曾经大多数村民以废旧物资回收加工为生,村子环境污染严重。5年前,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红卫村全面动员、全民参与,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的清理整治工作,实现了“彻底禁、禁彻底”的目标。与此同时,该村还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道路、集镇、村庄、庭院“四清洁”。

  “我们必需确保村民在不做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生意后,口袋不会瘪下去,所以我们开始大力发展多肉植物这一绿色产业。”红卫村党支部书记王鹏说。近年来,红卫村高标准建设了生态农业示范园,目前,园区已建成3000亩核心区、42.6万平方米温室大棚,入驻企业38家,其中农业重大项目13家。园区还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已经累计研发培育了500余种、6000余万株多肉植物。

  如何让产业园惠及更多村民?红卫村利用产业园溢出效应,打造“直播基地+代理发货+农户合作”的经营模式,目前,园区集园艺研发、作物栽培、花盆制造、直播网销、批发零售、科技服务等多个环节于一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10多个行业发展壮大,为周边农户提供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亲,这盆多肉球径在28厘米左右,球形特别漂亮,价格只要85元,现在下单,下午就给您发货。”上午10点,主播唐金凤正拿着量尺在红卫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博雅园艺温室大棚中做直播。忙碌之余,她告诉记者,这盆多肉卖出去之后,只需付给博雅园艺40元,除去包装和快递费用,她可以赚35元左右。“多肉植物销售旺季已经来了,经常一天就能赚一千多元。”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唐金凤的脸上。

  姬莲、冰莓、冰玉、红宝石、钱串……博雅园艺4万平方米的温室大棚里,千余种琳琅满目的多肉让人叹为观止。博雅园艺是红卫村返乡创业青年邱雨投资创办的,这片温室大棚已经被村里培育成为一家以精品多肉培育、新品种引进、网络直播人才孵化为一体的“时尚园艺+互联网”融合发展平台。据邱雨介绍,目前基地已经形成了“直播基地+代理发货+销售提成”的创业模式,入驻主播22人,另外还有50多位村民常年在大棚中务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让多肉植物产业发展得更好,红卫村还积极组织园区的种植大户、村民、直播人员组成学习考察团赴云南、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多肉种植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出去学习后,让我们大开眼界,也坚定了发展的信心。”邱雨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肉植物带来的经济效益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成为红卫村全体村民的共识,他们积极转岗创业,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目前,红卫村已被评为国家三星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园区,产业园荣膺了国家级星创天地、省级星创天地、省级主题创意农园等称号,今年还将争创省级农业示范园区。

  生产转型,生活富裕,生态美好,多肉植物不仅扮靓了红卫村乡村风貌,也扮靓了红卫村村民的小康生活。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