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黑、消失、已读不回:亲密关系中的被动攻击
拉黑、消失、已读不回:亲密关系中的被动攻击
拉黑、消失、已读不回:亲密关系中的被动攻击,佛珠多肉烂了,多肉软陶教程,多肉冬型种在心理学研究中,这种行为叫:通过「冷暴力」表现的排挤和社交拒绝(ostracism/social rejection)。
更通俗的说法是「社交 ghosting」。指突然结束与某人的关系,在没有解释的情况下切断交流。即:玩失踪,像「鬼」一样人间蒸发。
一项针对 1300 个美国人的研究发现,约 1/4 的参与者「被伴侣鬼过」,1/5 的人「鬼过别人」。它在友情中甚至更常见(比例为 1/3)。职场中也有 ghosting。比如一声不响地辞职,不告诉任何人,包括平时相处不错的;或者,换工作后与所有前同事断绝联系,没有解释。
从陌生人、熟人到亲密伴侣,ghosting 存在不同程度的杀伤力。它可能表现为:
然而,是什么驱使了这种断绝联系的方式?哪些人更常在社交中使用这类被动攻击?
有人说,「得知自己被拉黑的那个瞬间其实是一种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感受,那感觉就像是你刚张嘴给对方问声好,啪,脸上却猝不及防地迎来对方一巴掌」。
比起反思「被鬼者做错了什么」,ghosting 这个行为更多反映的是「鬼别人者」的情绪。研究拒绝语言的 Gili Freedman 博士说,它更多展现的是「鬼别人者」的冲突处理方式。
研究发现,确实有一些人更可能使用 ghosting 策略来结束一段关系。
? 中介沟通,即通过「第三个人」来谈论你想结束关系的愿望,希望第三方人员会将这一想法传达给你的伴侣。在 ghosting 行为中,这个「第三方人员」就是手机、社交 app 等等。
这是一种在人际关系中避免情感亲密的倾向。回避型依恋的人,会更强烈地渴望避免冲突。当他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更容易以回避的方式躲避冲突,封锁自己。他们容易在交往中逃避情绪的表达和交流,经常被伴侣误认为他们是冷漠或心不在焉,但其实他们内心也同样渴望亲密。
Freedman 发现,ghosting 行为与我们对未来的感觉有很大关系——或者说,我们是否坚信,对方自始至终都是「百分百的 MR/MS Right」?
在日剧《四重奏》里,真纪丈夫说到自己为何「不告而别」时,提到他曾想跟妻子喝咖啡。但真纪觉得太冷,在家喝又便宜,没必要去。
显然,真纪的丈夫希望找的是百分百的灵魂伴侣,并坚持一段关系不具备动态变化的可能性(要么合适,要么不合适)。然而,这种认知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
相反,那些相信一段关系能够发展、没有僵化思维(fixed mind-set)的人则表现出较少的无助感,他们会倾向于在与伴侣的冲突中表达自己,而非使用 ghosting 策略。
在那些「被鬼」的人中,有 50% 实际上也「鬼过别人」,Vilhauer 说。
她觉得这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理想关系」的盲目鼓吹有关。比如,当你打开一个交友网站,你发现自己的选择那么那么多,发展一段理想的关系似乎并非难事。
「我认为人们在很多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种所谓的消费主义心态」,Vilhauer 表示,「如果目前的关系似乎不符合你理想的一套标准,你就可以找到下一个人。一旦你自己经历过『被鬼』,你就会将之看轻,并逐渐在关系中也使用这套方式」。
必须指出,做出 ghosting 行为的人,不一定是出于恶意或对关系的轻视。
做出 ghosting 决定的人本身也在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与内在的自我攻击。除了习惯性的回避倾向人格以外,这段关系里出现的情况也可能超出了 ta 的心理处理能力范围,所以 ta 选择了「自我消失」。
Ghost 不仅意味着「杀死对方」,也意味着「杀死自己」。杀死这段关系里的自己,即处于一种极度不接收不包容自己、抗拒理想与现实落差的心理状态。这种具有强烈自我否定的行为暗示,有时也伴随着剧烈的愧疚感(如果选择 ghost 的人比较重视原关系的线. 避免当面对峙时的争吵和不舒服
阿拉巴马大学的心理学博士 Leah LeFebvre 领导的一项研究找了很多经历过或有过 ghosting 行为的人在深入访谈后发现,选择 ghosting 最大的原因是避免直面冲突。
因为他们觉得,谈论自己的感受将是一场对抗,必然引发争吵或风暴。他们想避免人际矛盾和外界带来的压迫感。
在「陌生人交友」中,人们有更多潜在机会。有时候选择/放弃一个人,只是「左划还是右划」的区别。当有 1000 个选择,维持关系的成本又很高,肯定是要在一些人面前当「鬼」的。
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解释的,「我之所以选择 ghosting,是因为我对 ta 不感兴趣了,而且这段关系还不够严肃,没必要深入下去」。
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表达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感情的改变,可能是因为突然的厌恶,而他们并不喜欢讨论或面对」。此时,ghosting 就提供了一种消极互动的方法。
社交 ghosting 也可能发生在具备威胁的关系中,比如家暴、情绪虐待。一个 18 岁的孩子说,「我怕自己行为不当时,那个人会发疯」。这时候,「鬼别人」可能是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给人安全感,这是面对面交流不具备的。
所以,虽然重量级 ghosting 给一个人带来的伤害很大(也可能两个人都是),但仅仅「切断联系」并不能说明一定就是 ghosting。如果你处在一段身体/情感虐待关系中,对方一再触碰你的底线,或是不顾你的一再拒绝仍在联系——此时做「鬼」,不过是为了自保。
比如,对方突然不辞而别,你等来了盖好章的离婚协议书——整个过程中,甚至没有离别通报。之后,你陷入思维反刍,反思自己究竟在哪里做错了?
在日剧《四重奏》中,真纪女士的丈夫不辞而别。他为了逃离放弃小提琴后生活日趋平淡的妻子,假装去了便利店,之后再也没回来。
这是一种被动攻击,也是亲密关系中「最糟糕的分手策略之一」。「鬼别人」者,通常只是自己消失,让对方自行理解背后的暗示。它让你质疑自己、破坏自尊,并彻底剥夺你解决问题的机会。
它可能激发受者潜在的创伤反应。在心理学研究中,社会拒绝甚至被发现激活了与身体疼痛相同的神经通路。自尊度更低者,体内产生的阿片类物质释放到大脑的程度也较低。
我究竟哪做错了,ta 究竟为什么与我断绝关系,ta 是不是有了新欢,我们从前的感情是线
当你发现自己被「鬼」的时候,或许会自尊心受挫,或许会自我怀疑,但比起反复思考自己做错了什么,愤怒可能是一种更健康的反应。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ghosting 本身反应的是「鬼别人者」的冲突应对模式。比如回避冲突、否定等等;
如果你确定 ta 没出意外,ghosting 是其慎重的决定之后,必须退后一步,意识到这个人是在做一个深思熟虑的选择。毕竟你已经不太可能通过继续表达来说服对方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只能顾到自己的感觉。
这段关系需要是安全的,可以是亲密的伴侣、朋友,或是心理咨询师。在整个交谈过程中,也为自己理清头绪。
而对于那些想要改变的「鬼别人者」,Freedman 认为一个方法是:练习改变拒绝别人的方式。
向对方解释分开的理由并不容易,但即使是一个简短的解释也比什么都不说好得多——在 Collins 所研究的分手策略中,「公开摊牌」依然是人们最能接受的方式。而且,公开地结束一段关系对你也是有好处的:诚实表达感受有降压作用,它也可以减少主观压力体验。
也许你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一下,自己选择 ghosting 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到底是你在亲密关系中对另一方的期望,你自己的价值观,你在关系中的位置和角色,还是你的爱情语言,风格和处理关系的方式——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你理解你对别人的反应。
这样的「错位」在 ghosting 中也很常见:无论约会、友情,还是面试、职场,人们对关系中的感知义务有不同的期望。
——那些「被鬼者」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感知某种情绪的义务,但「鬼别人者」却觉得 TA 是有义务去感知的。
避免一段 ghosting 关系,你需要经常有意识地探讨边界。比如,一个爱人/朋友可以在关系中做出什么样的让步,什么又是彼此的底线?
重点是,双方对「什么是适当的义务,什么是共同的体面,什么是爱,什么是对他人友好」,都有一个持续在沟通的空间。
真纪丈夫离家的导火索,竟是「她在炸鸡上挤柠檬汁,而我从来不喜欢」这样的小事。
相关文章
- 多肉养一盆死一盆?试试这款新花月锦叶片繁密如群蝶起舞
- 婆婆用醋养多肉没多久变成这样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 龙口这种海鲜现在籽多肉实、个头肥大快吃起来!
- 裙子开叉到大腿根很多地方都露肉比陈乔恩的衣服要性感好多。
- 手慢无!长绿色的脚下绿色的蛋肉质紧实又细腻
- 什么肉类脂肪含量高快穿肉多的文
- 时间会见证多肉的美!
- 生活在大北京关于养多肉我有一些碎碎念
- 炖肉“最忌讳”放这种调料加了肉就毁了很多人都不懂浪费钱
- 经历了高温的夏天你的多肉还好吗?
- 王一博健身房私照曝光健身效果显著粉丝:果真有个军人的样子
- 六月盛夏到来你的多肉植物准备好度夏了吗?
- 十种奇异又好养的多肉秋天养一盆春天就爆盆
- 将军分肉忘了车夫次日车夫直接驾车将他拉去敌营从此多一成语
- 陕西渭南:满园青翠欲滴花立方里多肉迷人渭南植物园欢迎您
- 培植三五年价格翻几番 宁波不少玩家改行做起多肉生意
- 多肉叶子一碰就掉?多肉裸奔的原因在哪里?
- 十种好养又长得好看的多肉植物
- 强推4本种马流小说男主开挂艳福不浅萝莉御姐通通到怀里来
- 目前全国村级河湖长和巡护河员已超90万名 家门口的河变清变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