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肉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多肉百科

多肉百科

杭州:种多肉“萌宠”年赚百万 退休花农逆袭职场白领

中国多肉网2022-12-18多肉百科多肉长霉斑
多肉生小虫,多肉长霉斑,自制多肉架,杭州:种多肉“萌宠”年赚百万退休花农逆袭职场白领,多肉生小虫,多肉长霉斑,自制多肉架中国园林网4月30日消息:“蒋师傅,这个来一盆。”“这个是母本,用来繁殖,不卖的。”,

杭州:种多肉“萌宠”年赚百万 退休花农逆袭职场白领

杭州:种多肉“萌宠”年赚百万 退休花农逆袭职场白领,

  多肉生小虫,多肉长霉斑,自制多肉架中国园林网4月30日消息:“蒋师傅,这个来一盆。”“这个是母本,用来繁殖,不卖的。”

  周六,三墩一个专种多肉的大棚里却顾客络绎不绝,人们正围着主人蒋师傅询问着手中多肉的价格。蒋师傅这个看看,那个瞅瞅,“傲娇”地表示很多都不能卖。

  胖乎乎的肉身,肥厚的叶片,不经意开出的小花近几年,多肉植物开始从日本、韩国、美国等地流行到国内。因其小巧可爱的造型,被许多网友称为治愈系植物而成为新“萌宠”。在办公桌上摆放一盆多肉景观,已经成为小白领们的新潮流。而以种植售卖多肉植物为职业的“蒋师傅”们,也在这几年火了一把,有些人的年收入甚至超百万。

  “肉肉”是爱好者们对多肉植物(也叫多浆花卉)的爱称,指植物营养器官的某一部分,如茎、叶或根显得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全世界共有多肉植物20000余种。像很多人喜欢的那种整株像一朵莲花,但叶片很厚的“石莲花”,也属于多肉植物。把不同造型、不同色彩的多肉植物组合在一起,就是眼下最热销、最文艺、最小清新的“肉肉组盆”了。

  作为浙江省最大最早的多肉种植基地,三墩的“老蒋多肉”在杭州的多肉圈子里可以说是赫赫有名。“十几年前,我去广州、厦门那边出差的时候,偶然接触到多肉植物。那时候就对多肉一见钟情了。”从最初开始买多肉种在家里观赏,到退休之后弄大棚大规模种植。主人蒋悦元师傅2003年开始做多肉大棚,到今年已经有11个年头。

  记者到访时,年近70的蒋师傅正在棚里观察着最新一批母本的生长情况。“刚开始弄大棚种多肉的时候,确实也看到了一些市场前景。但万万没想到会有那么火的一天。”蒋师傅告诉记者,多肉大概在20年前进入中国市场,相比日本、美国等地方的上百年多肉历史来说非常短。“不过,那时候上海的市场行情就不错,浙江就几乎没有了。也就是近3年,多肉一下子火了起来。”

  “以前都是大伯大妈喜欢多肉,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好这个。市场需求一下子被提高了。”如今老蒋一年总的销售额是10年前的40倍。

  说起多肉火的原因,蒋师傅觉得,一方面是因为多肉在日韩地区很早就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呈现多元化量贩式生产的状态,流行到中国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多肉体积小,品种多,形态各异,养起来又比较方便。“当然,媒体的包装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家住城西的高小姐在一家设计师品牌服装公司从事平面设计工作,几乎每个月都要到老蒋的大棚报到一次。“办公桌里早就被肉肉们占领了,更别说家里了。”高小姐笑着说,自己从前买化妆品、包包的钱,现在几乎都投到了多肉上。据蒋师傅介绍,像高小姐这样一掷千金买多肉的发烧友,杭州城里有几十个,其中以白领居多。

  2010年,蒋师傅在淘宝上开了网店。现在,每年七八百万棵的销量,几乎有40%50%的销量来自于淘宝。“我们以前卖多肉都是靠送货上门的形式,不仅不方便,还会产生很大的人工和运输成本。”老蒋说,那时候经常看到女儿在网上买各式各样的东西,就寻思着把自己的多肉也放到网上去卖。“没想到一下子打开了新的窗口,以前只能在浙江卖卖,有了网店之后肉肉可以销往全国各地。”之前,老蒋雇了专门的员工来运营淘宝,后来这个员工辞职了,就由老蒋的女儿接了上去全权负责。

  除了网店之外,“老蒋多肉”还有自己的微信、微博。在新浪微博上搜索老蒋的“杭州三墩多肉大棚怡景园”,可以发现粉丝多达3182个,其中不乏许多发烧友级的多肉爱好者。

  因为多肉的价格差异也很大。从几元钱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都有。而多肉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品种、繁殖难度和市场需求。

  “光是纯种多肉就有2万多个品种,还不算杂交、变异的。生石花就有500多个品种,便宜的五六元,贵的500多元。”老蒋说,一般繁殖难、品种稀有的多肉价格就会特别贵。

  这其中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市面上一株三年生的生石花价格在10元左右,而它的种子只要7分钱一颗。“一年一两百万元的利润还是有的。”提起一年能赚多少钱,老蒋不好意思地说道。

  去年,蒋师傅正式注册了“老蒋多肉”这个品牌。老蒋告诉记者,浙江做这行的,除了宁波几家大棚之外,主要还是集中在杭州。因为市场行情好,大家的生意都不错。除了大棚种植批发多肉外,还有许多网店和实体店做零售生意。

  别看我们买到的多肉好养,半个月不浇水也活得下去。要想种子成功培育出来,是多肉养殖行业的一个关键。“搞农业的肯定是很辛苦的。通风和光照要保证,温度要保持在25℃左右,每一个因素都决定种子能不能发出来。”老蒋说,为了照顾这些宝贝,自己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除了春节休息两三天之外,天天都在大棚里细心地观察它们,分析不同品种的喜好,变着法子想着怎么提高育苗的存活率。

  “书本上的知识还不能完全派上用场。因为多肉的不同品种原产地的不同,对本地的气候条件适应能力也不同。都是需要不断地实验,从经验积累中找到答案的。”

  近两年,多肉特别受欢迎,今年春季多肉植物的销售量更是井喷。前几年还是丝价格的多肉,瞬间逆袭成了白富美。在杭州普通花卉的市场上,10元至50元一株的多肉植物,以年均300%的销售速度增长,旺盛的市场需求导致多肉的价格也涨了不少。

  而在淘宝网上,多肉植物的定价更加混乱,国内的、国外的,韩国的、东南亚的、欧洲的,不同的品种和渠道来源让人看不明白。目前销路最好的就是被人们戏称为“花”的生石花和景天科多肉。

  “浙江花卉协会里以前规模最小的多肉植物分会现在已经发展成协会里最好的花会了。从去年开始,余杭三墩这片区域突然冒出来了好多家养多肉的大棚。”老蒋告诉记者,现在杭州大批量养多肉的大棚大概有10家,其中7家都在三墩这块。

  “有的人为了来钱快,会想方设法催大多肉。催大的多肉只要1个多月就可以拿出去卖了,而正常的生长周期需要半年左右。”老蒋拿出一棵催大的生石花和正常的进行比较,催大的生石花摸上去明显要软得多。“这是因为催大的多肉长得不扎实,容易大肥大水,冬天容易冻死,夏天容易腐烂。消费者如果买这样的多肉回去,很容易养死。”

  老蒋说,因为市场还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目前竞争还不算白热化。再加上多肉的品种多,“这个品种不流行了,还有别的品种补上。想要在多肉市场里保持活力,我们就需要不断地研究新品种。”去年他就打着飞的去了生石花的主要产地南非考察,“今年打算去一趟日本,引进一些新的品种”。

  本网站发布与转载的所有资料均为促进行业内信息交流使用目的,任何被授权的浏览、复制、打印和传播属于本网站内的资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园林网”等声明版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过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园林网”字样。违者本网站将依法对侵权者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网站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之信息而转载,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协调给予处理(或删除);如不同意本网之转载,请及时告知本网撤除;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标明原稿件来源,不得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园林网”,如因此原因涉及版权法律追责,自行负责,本网站概不负责。

  ③ 任何单位和个人认为通过本网站包含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本网站进行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并核实后,将会立即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④ 凡向本网站投稿的作者,投稿人务必保证稿件的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负责。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