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过期放心来伊份吗?“零食第一股”质量投诉不断
食品过期放心来伊份吗?“零食第一股”质量投诉不断
食品过期放心来伊份吗?“零食第一股”质量投诉不断,高级多肉,多肉植物日本,多肉慕斯蛋糕,
未来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张冰清)A股上市公司来伊份被罚,这次是因为出售过期“每日坚果”。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上海来伊份食品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环镇北路店因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被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10.9元。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22年6月18日,当事人上海来伊份食品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环镇北路店售出“来伊份”每日坚果(5坚果仁+4水果制品)30日装(750克、原价169元)1盒,生产日期为:2021.12.13,保质期180天,已超过保质期。2022年6月21日,当事人已将上述商品召回并作销毁处理。
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19日,浙江温州的孙先生在天猫来伊份官方旗舰店购买了多肉聚汇礼盒聚享版B款,里面有58包独立包装的肉制品。他打开了一包凤爪,隐约闻到一股骚臭味,由于他以为商家的凤爪做出来就是这样的风味,加上山椒的味道掩盖了一些,他也没太在意就吃下去了。
按照孙先生的描述,吃完后几分钟,他的肚子剧痛,出现腹泻症状,晚上睡觉也有头痛。第二天肚子还有按压痛的情况。
而在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记者搜素发现,在四百多条投诉信息中,多为消费者购买来伊份的变质食品、食品中有头发指甲等异物等。
2013年3月,江苏省食安办发布,标称上海莱达林实业公司康康食品厂生产的1批次“来伊份”牛轧糖大肠菌群超标。2015年5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标称漳州市珍桂食品公司生产的1批次“来伊份”手撕肉条菌落总数超标。2016年6月,江苏省食药监局通报,标称江苏德盛食品公司生产的1批次“来伊份”脆薯薯大肠菌群超标。
屡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是来伊份并非是零食生产商而是一家渠道公司,所售卖的千余款产品均由供应商代工生产。
据其招股书,截至2016年12月30日,来伊份拥有超过150家供应商为其提供炒货、肉制品、蜜饯、水产品、糖果/果冻、膨化、果蔬、豆制品、糕点等。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来伊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如此多的代工厂商没有严格审核,难以完全从产业链上进行把控。代工厂商的不断增多以及快速扩充的产品数量,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导致来伊份在外部采购、内部管控和店面管控3个方面均面临挑战。成本也不断上升,可能侵蚀利润。
8月28日,来伊份披露半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23.12亿元,同比增长10.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1亿元,同比增长2.02%。
与一众休闲零食公司类似,来伊份也存在着“重销售轻研发”的情况。财报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来伊份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3.06亿元、13.09亿元、13.57亿元,分别占总营收32.63%、32.52%、32.53%。而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来伊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24亿元、0.16亿元、0.05亿元,占总营收0.60%、0.39%、0.12%。
2021年以来,来伊份采取多重措施推动品牌年轻化转型升级,包括:打造“新鲜零食”品牌战略、聘任演员王一博为品牌形象代言人、影视剧植入等。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来伊份销售费用累计10.34亿元,同比增加4.24%。相较之下,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累计447.82万元,同比减少50.84%。
此外,来伊份还被指渠道模式太单一。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线上电商平台渠道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16亿元、5.94亿元、5.43亿元,占总营业收入12.88%、14.75%、13.01%。公司营业收入主要依赖线下门店,线上收入仅占总营收约一成。
不完全统计,来伊份先后入局过粮油调味、酒水饮料、咖啡、水果生鲜等多个食品品类,甚至还曾涉足过美妆护肤和日用百货等非食品领域。今年7月央视新闻报道,来伊份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
根据来伊份年报显示,该智慧供应链管理体系在采购、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基于采购端和销售端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全渠道预测补货、订单集成、库存共享,并借助更智能化的物流WMS系统、实时监控的TMS系统,智能派车系统实现了商品配送全程在途管控和冷链温度监控。
不过,在各大新消费品牌的崛起之下,来伊份这一老牌企业仍难掩疲倦之态。从扣非净利润来看,来伊份2018年至2021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47亿元、-0.33亿元、-1.05亿元、-0.65亿元,已连续四年出现亏损。
2017年,来伊份推出了名为“万家灯火”的计划,意在将门店分布中心转移至安徽、北京、江西等地,具体做法即加速线下渠道的拓展,并扩大加盟业务。
2020年年底,来伊份副总裁张琴更是在全国第3000家门店开业庆典中提到:“未来公司的加盟店和直营店比例将达到3:1,也就是说加盟店将占到门店总数的75%。
尽管到2021年,来伊份已有加盟门店1294家,加盟占比接近40%,其门店租赁与人力成本支出依然居高不下。
此外8月21日晚间,来伊份公告显示,汪小明持有来伊份1768.86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26%,构成举牌;同时其持有的股票超过实际控制人之一郁瑞芬,成为第一大自然人股东。
随即,8月22日盘后,来伊份继续发布公告表示,汪小明将继续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3万股。
忽视了食品安全“护城河”的保障,又跟不上市场发展节奏。仅靠隐形神秘富豪注资,来伊份能走多远?
未来网北京9月8日电(记者张冰清)A股上市公司来伊份被罚,这次是因为出售过期“每日坚果”。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上海来伊份食品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环镇北路店因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被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10.9元。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22年6月18日,当事人上海来伊份食品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环镇北路店售出“来伊份”每日坚果(5坚果仁+4水果制品)30日装(750克、原价169元)1盒,生产日期为:2021.12.13,保质期180天,已超过保质期。2022年6月21日,当事人已将上述商品召回并作销毁处理。
据媒体报道,今年6月19日,浙江温州的孙先生在天猫来伊份官方旗舰店购买了多肉聚汇礼盒聚享版B款,里面有58包独立包装的肉制品。他打开了一包凤爪,隐约闻到一股骚臭味,由于他以为商家的凤爪做出来就是这样的风味,加上山椒的味道掩盖了一些,他也没太在意就吃下去了。
按照孙先生的描述,吃完后几分钟,他的肚子剧痛,出现腹泻症状,晚上睡觉也有头痛。第二天肚子还有按压痛的情况。
而在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记者搜素发现,在四百多条投诉信息中,多为消费者购买来伊份的变质食品、食品中有头发指甲等异物等。
2013年3月,江苏省食安办发布,标称上海莱达林实业公司康康食品厂生产的1批次“来伊份”牛轧糖大肠菌群超标。2015年5月,原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标称漳州市珍桂食品公司生产的1批次“来伊份”手撕肉条菌落总数超标。2016年6月,江苏省食药监局通报,标称江苏德盛食品公司生产的1批次“来伊份”脆薯薯大肠菌群超标。
屡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是来伊份并非是零食生产商而是一家渠道公司,所售卖的千余款产品均由供应商代工生产。
据其招股书,截至2016年12月30日,来伊份拥有超过150家供应商为其提供炒货、肉制品、蜜饯、水产品、糖果/果冻、膨化、果蔬、豆制品、糕点等。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来伊份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如此多的代工厂商没有严格审核,难以完全从产业链上进行把控。代工厂商的不断增多以及快速扩充的产品数量,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导致来伊份在外部采购、内部管控和店面管控3个方面均面临挑战。成本也不断上升,可能侵蚀利润。
8月28日,来伊份披露半年报显示,公司2022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23.12亿元,同比增长10.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1亿元,同比增长2.02%。
与一众休闲零食公司类似,来伊份也存在着“重销售轻研发”的情况。财报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来伊份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3.06亿元、13.09亿元、13.57亿元,分别占总营收32.63%、32.52%、32.53%。而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来伊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24亿元、0.16亿元、0.05亿元,占总营收0.60%、0.39%、0.12%。
2021年以来,来伊份采取多重措施推动品牌年轻化转型升级,包括:打造“新鲜零食”品牌战略、聘任演员王一博为品牌形象代言人、影视剧植入等。财报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来伊份销售费用累计10.34亿元,同比增加4.24%。相较之下,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累计447.82万元,同比减少50.84%。
此外,来伊份还被指渠道模式太单一。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线上电商平台渠道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16亿元、5.94亿元、5.43亿元,占总营业收入12.88%、14.75%、13.01%。公司营业收入主要依赖线下门店,线上收入仅占总营收约一成。
不完全统计,来伊份先后入局过粮油调味、酒水饮料、咖啡、水果生鲜等多个食品品类,甚至还曾涉足过美妆护肤和日用百货等非食品领域。今年7月央视新闻报道,来伊份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
根据来伊份年报显示,该智慧供应链管理体系在采购、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基于采购端和销售端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全渠道预测补货、订单集成、库存共享,并借助更智能化的物流WMS系统、实时监控的TMS系统,智能派车系统实现了商品配送全程在途管控和冷链温度监控。
不过,在各大新消费品牌的崛起之下,来伊份这一老牌企业仍难掩疲倦之态。从扣非净利润来看,来伊份2018年至2021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47亿元、-0.33亿元、-1.05亿元、-0.65亿元,已连续四年出现亏损。
2017年,来伊份推出了名为“万家灯火”的计划,意在将门店分布中心转移至安徽、北京、江西等地,具体做法即加速线下渠道的拓展,并扩大加盟业务。
2020年年底,来伊份副总裁张琴更是在全国第3000家门店开业庆典中提到:“未来公司的加盟店和直营店比例将达到3:1,也就是说加盟店将占到门店总数的75%。
尽管到2021年,来伊份已有加盟门店1294家,加盟占比接近40%,其门店租赁与人力成本支出依然居高不下。
此外8月21日晚间,来伊份公告显示,汪小明持有来伊份1768.86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26%,构成举牌;同时其持有的股票超过实际控制人之一郁瑞芬,成为第一大自然人股东。
随即,8月22日盘后,来伊份继续发布公告表示,汪小明将继续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3万股。
忽视了食品安全“护城河”的保障,又跟不上市场发展节奏。仅靠隐形神秘富豪注资,来伊份能走多远?
相关文章
- 百变橡皮泥 捏出多彩童年
- 大神都喜欢的4款多肉颜值高爱爆盆一次养10盆不嫌多
- 高邑县大营镇:萌萌“多肉”敲开乡村“致富门”
- 被拉下神坛的“三多肉”原先一肉难求现沦为“赠品”还被嫌弃
- 《敢死队》成员63岁娶25岁女友好像知道了男生为什么健身
- 上帝视角 拍了众多露点戏的李丽珍到底是玉女还是
- 山乌龟跟龟甲龙不一样山乌龟要20块龟甲龙要40块小心被骗
- 船长80土丨原来秋季多肉也会晒伤小贱来帮您分析分析
- 养多肉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始乱之终弃之”养多了也不是好事
- “少女的梦里 有大海 有日落 有蝉鸣不止的盛夏 和永不凋零的鲜花”
- 脖子后面有一坨肉不是富贵包而是颈部血管堵了也是脑梗前兆
- 从“三只松鼠”联想到“男爵”多肉可以丑得随意不能丑得刻意
- 新手养多肉建议从这6种入手价格便宜养死了也不心疼
- 多肉度夏丨长蚧壳虫、徒长、化水、黑腐长气根?分享几个小技巧
- 3种耐阴多肉植物不徒长颜值高越养越好看封闭阳台状态美
- 色彩鲜艳!内江这个地方好多“肉肉”
- 多肉出锦有什么秘诀?哪种多肉最容易出锦
- 谢娜带病参加活动腰部赘肉尽显网友称赞:比某些演员强多了
- 多年前的普货换个名字价格翻倍有的还变成“锦鲤”别被坑了
- 6种“养不死”的漂亮花只要记住多晒少浇水想养死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