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肉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多肉头条

多肉头条

一年支教期满申请再延长一年 支教“上瘾”的杨海燕

中国多肉网2023-08-30多肉头条多肉养殖经验
素描多肉,多肉养殖经验,枪手喷多肉,一年支教期满申请再延长一年支教“上瘾”的杨海燕,素描多肉,多肉养殖经验,枪手喷多肉昨天下午,杨海燕回到学校宿舍。阳台上,几百盆的多肉植物恣意生长着。她花了近两个小时给多肉浇水,用皮老虎(注

一年支教期满申请再延长一年 支教“上瘾”的杨海燕

一年支教期满申请再延长一年 支教“上瘾”的杨海燕,

  素描多肉,多肉养殖经验,枪手喷多肉昨天下午,杨海燕回到学校宿舍。阳台上,几百盆的多肉植物恣意生长着。她花了近两个小时给多肉浇水,用皮老虎(注:一种清洗工具)轻轻吹去多肉叶片上的沙粒、水滴。然后,挑了几盆“小红衣”“晚霞”“蓝光”(多肉的名称),准备带回大西北。

  杨海燕是晋江市毓英中学一名音乐教师。去年9月,她成为福建省援宁第十七批支教队一员,前往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学支教。让人讶异的是,一年支教期满,杨海燕申请再延长一年。

  再过20天,杨海燕就能看到他的孩子们了!以往,支教老师要离开,学生们都是哭哭啼啼的。而杨老师离开三营时,学生们却是开心来送行。因为他们知道,等到秋天,杨老师还会回来的。

  支教的日子,除了上课,就是家访。今年5月,学校交给她一个任务,原州区将举行一场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展演,三营中学要出一个合唱节目。

  “时间紧,孩子们连音高的概念都没有,我只能用最土的办法来训练,我带一部分孩子到操场练高声部,徒弟陈璞老师在教室里教低声部,学好了再合一起。”杨海燕说,孩子们没有基础,但学得认真,声音敞亮清透,听起来就像天籁之音。她的心血没有白费,在那次展演中,三营中学合唱团获得了中学组的第二名,创下了乡镇中学的最好获奖成绩,并被推荐参加将于12月举行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比赛。

  眼瞅着分离的日子越来越近。初二年学生小琴邀请杨老师去家里看杏树。小琴是杨海燕的一名帮扶对象,她家有7 口人,爸爸残疾,弟弟妹妹也都在上学,家境困难。

  当杨海燕走进小琴家的土坯房时,桌上放着一些干果,还有一只已煮好的鸡。小琴的家人很热情,杨老师没舍得吃鸡,走到屋外看杏树。内敛、害羞的小琴跟在身后,突然大声哭了起来。“杨老师,过两周您就要回家了,以后就看不到您了,我想当面跟您说一声谢谢。”小琴一把抱住杨海燕,不停地抽泣。

  望着远处灰蒙蒙的山、怀里伤心的孩子,杨海燕既感动又难受,她更加矛盾了。 “我如果就这样走了,孩子们走出大山表演的希望有可能就要破灭,这等于半途而废。”杨海燕心里想。

  “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这是不少支教老师的初衷。去年到三营中学支教的三名老师,杨海燕是音乐科班出身,另外两名则是美术老师和体育老师。杨海燕开玩笑,他们三人在三营中学就能召唤神龙。确实,他们的课堂、组织的活动大受孩子们欢迎。

  这一年,杨海燕还和队友走访了周边三个镇十几个村庄,家访了几十名困难学生家庭。“爸爸车祸,爷爷奶奶把我带大。”“妈妈呢?”“妈妈不知道去哪了。”有一回,杨海燕走访一名女娃,听到孩子的回答,杨海燕跟着一起泪涌,懊恼极了那样问!

  一次家访,数十里山路,风里去雪里来,回到学校常常已是天黑。他们用自己的生活费,为这些家庭购买米、面等急需物品。尽管如此,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迎面而来。“我们的力量太有限了,只有发动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关注,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求学。”杨海燕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燕往北飞”,用图片和文字记录走访中的辛酸点滴,发起爱心助学行动。

  如今,她已用筹集来的7万多元爱心款,帮扶三营中学三个年段89位贫困生,解决他们的教辅材料费用和继续升学的学费问题。与此同时,她还筹集到了2000多册图书,建设了三营中学的班班图书角。她知道,以后的路还很长,希望这些书能改变孩子们的思想,影响他们的命运。

  “我们只是付出一点点,收获得更多。”杨海燕还记得,去年国庆长假后,她赶回三营镇时已是深夜,本要返回固原交班的大巴司机听说是福建来的支教老师,坚持把她送到了学校门口。

  今年是闽宁对口扶贫协作20周年。在7 月召开的深化闽宁合作座谈会上,杨海燕代表福建支教教师发言,她的事迹得到了福建省领导的“点赞”。

  去年报名宁夏支教,杨海燕最担心的是儿子“反对”。杨老师是平潭人,2000年大学毕业后到毓英中学教书。儿子小烊出生9个月就跟着她来到晋江,今年6月从毓英中心小学毕业。

  “儿子问我是不是报名了就会被选上?我告诉他,没那么容易,还得经过严格的筛选。他这才放了心,并自言自语地说,妈妈才华没问题,但是女生,又老,肯定没戏,想报就去吧。”杨海燕笑着说,她就这样“忽悠”了儿子。

  一晚上没法睡个整觉、经常流鼻血、皮肤裂开一道道口子,比起环境的恶劣,对亲人的思念更让支教老师们煎熬。天黑后,学校周围黑不溜秋,只有风声和野狗的叫声。除了摆弄多肉,杨海燕每个晚上都会和儿子视频聊天,说说三营的见闻,询问儿子的生活与学习。为了让杨老师能专心支教,她的丈夫更是停下手头的工作,从福州来到晋江,照顾小烊。

  暑假里,三营的学生们经常通过微信、QQ和杨海燕聊天,她们喜欢管杨老师叫“亲妈”,询问“亲妈”哪一天回学校。这时候,小烊总是“醋意四起”“我才是亲生的好吗?早知道一年又一年,当初就不能同意你去报。支教是病,得治。”

  话虽如此,杨海燕也感觉到了这一年儿子的长大,“现在他也许还不明白,长大了一定会理解我,为我骄傲的。”

  杨海燕第一次知道“西海固”这个地理名词,是大学时读作家张承志的《心灵史》。苍茫、粗犷、辽远、宁静一个文学版图中的大西北令她深深着迷,即使工作多年后,这份心灵梦想的热度依然还在。

  这枚标准的南方妹子,有着一颗“汉子”的心。去年,她舍家别子,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张承志笔下的“西海固”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中学,开始了苦但甜着的志愿支教生活。一年支教期满,她主动请缨,继续报名第十八批支教,并申请再回到三营中学,她有个心愿,就是带着孩子们走出大山去表演,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把三营的艺术组和社团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都说教育是琐细的,但杨海燕一直在追寻诗和远方。在宁夏风沙的日子里,她同样把生活过得很美,摆弄窗台的多肉、逗逗喂养的小狗、周末闲暇时做个慕斯、班戟。她说:对于美、对于生活,如果你认真对待,好好追求,是会上瘾的。

  爱美的杨老师也吸引了一大帮的学生粉丝。她教孩子们唱歌,陪他们一起跑步,给他们讲自己的旅行经历。那一刻,孩子们深邃的眸子里,也有了诗和远方的期待。

  支教,从当初的梦想,到如今放不下的牵挂,已然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情感!一年,或许已经是一辈子(记者 陈海勇 董严军 实习生 杨洋 通讯员 王霄鹏 文图)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