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肉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多肉资讯

多肉资讯

一只老酒坛背后的故事

中国多肉网2022-12-07多肉资讯龙角多肉
蓝光多肉,龙角多肉,多肉种植季节,一只老酒坛背后的故事,蓝光多肉,龙角多肉,多肉种植季节10月初的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秋意渐浓。山脚下一座带有廊檐的二层中西合璧式样的建筑又迎来新的一天,参观者络绎不绝。,

一只老酒坛背后的故事

一只老酒坛背后的故事,

  蓝光多肉,龙角多肉,多肉种植季节10月初的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秋意渐浓。山脚下一座带有廊檐的二层中西合璧式样的建筑又迎来新的一天,参观者络绎不绝。

  建筑正门口的上方是“四渡赤水纪念馆”几个大字。90后讲解员高红芳站在大门一侧,每位参观者从台阶上上来,她都面带微笑相迎,又目送着他们步入纪念馆。

  土城镇位于赤水河东岸,1935年1月28日,四渡赤水的第一场战役在这里打了个漂亮的开门红。

  因为战斗刚结束,镇子里满是枪炮留下的痕迹。12团的战士得到命令,分派到老乡家里帮助他们收拾整理家务,小号子就是其中一位。

  小号子在一名老战士的带领下,来到一户姓孙的人家。这家只有老两口在,据说两个儿子都跟着红军走了,原指望着红军打回来了就能见到儿子,不想进门的却是一老一少两位完全陌生的战士,老两口有些失望。

  小号子帮老两口搬家具,打扫屋子,一点不吝惜力气。就在这时,“哐当”一声响,小号子失手打碎了一个老酒坛。

  “不打紧,不打紧,就是一只没用的酒坛子。”老两口望着小号子的脸,心里突然疼爱起来,口中满是安慰的话。

  晚上回到部队,这件事让12团的团政委钟赤兵知道了,他把小号子叫到跟前,给了两块铜板,叫他去赔给老乡。趁着夜色,小号子一路小跑返回到老两口的家里,恰逢老两口不在,小号子将两块铜板留下,即刻返回了部队。

  第二天凌晨,小号子随部队从土城镇出发,向西渡过赤水河,完成了“四渡赤水”第一渡。

  81年后,高红芳向游客讲述着这只酒坛的故事。在她的想象里,那个叫小号子的红军战士在以后的长征中一定会记着这只酒坛,在每次战斗后疲惫的他躺在战壕里,一定还会想起那老两口慈爱的眼神。

  1935年2月18日至20日三日内,红军大部队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

  小号子随12团一路边打边前行,于2月26日晚到达离娄山关30里的桐梓县城。那一晚刚到娄山关,12团就接到命令,13团已在娄山关半腰和驻守在这里的贵州“督剿”总指挥王家烈的“双枪兵”展开激战,需要他们前去支援。

  拂晓时分,娄山关雾气弥漫。小号子紧跟在钟政委的身后,一路向制高点的点金山冲击。子弹像雨点一样从他们身旁飞过,炮弹接二连三地在周围爆炸,钟政委猫着腰只顾往上冲。

  关口之处被突破,王家烈派来的援兵开始反扑。小号子借着掩体,端着机枪向敌人扫射。这时候,耳旁响起钟政委的吼叫声:“上刺刀,取马刀!”就见他一跃跳出掩体,挥舞着马刀,向逼近关隘的敌兵冲过去。一阵近身肉搏,血肉横飞。混战中,子弹射中钟政委,他扑倒在地,右小腿血流如注。

  “政委,你受伤了,我背你撤退!”小号子朝钟政委大声喊。钟政委的警卫员这时候冲上来,一边用身体护住政委,一边撕下身上的衣服替他包扎伤口。

  一颗手榴弹落在警卫员的身后,小号子一把把手榴弹揽入怀中,“轰隆”一声巨响!

  躺在警卫员怀里的钟政委费劲地别过脸望过来,只见小号子瘦小的身体倒在一片血泊中……

  渡过赤水,红军再次占领遵义城。钟政委的伤势很严重,医生看着溃烂的伤口说:要救命,就得从小腿以上截肢。

  当时的遵义城医疗条件很差,红军医院仅有的手术工具是一把老百姓砍柴用的刀和一条断成半截子的木匠锯。

  “医生开始了手术,用木匠锯上下拉动截肢。钟赤兵忍着剧痛躺在手术台上,紧紧闭着眼睛。手术刚刚进行了20多分钟,豆大的汗珠就从他的脸上、身上直往下淌,浸湿了衣裤。”这是后来一位红军老战士在回忆长征的文章中写的一段。那一场手术一直做了3个多小时,当钟政委再一次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他的右腿膝盖下只剩下小半截了。

  此后半个月,钟赤兵又进行了两次手术,整个右腿从股骨部截去。那一年,他才21岁。

  而就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红军又第三次、第四次渡过赤水,在调动和歼灭敌军的同时,完成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转移。

  这是一个少有的晴日,钟政委躺在病床上想着心事。这时候,病房外有声音传来,是当地的客家话,但钟政委还是能听清楚说的是一个名字:小号子。原来正是土城镇姓孙的那户人家。老人告诉钟政委,那天他们一回家就发现桌上的两块铜板,想着一定是那个叫小号子的小战士留下赔酒坛子的钱。后来他们就一直在找小号子,希望把钱退还。

  “我们咋能要这钱,红军流血牺牲为的谁啊?”老人说起小号子,不禁泪眼婆娑。钟政委望着伤心不已的老人,最终没忍心告诉他小号子已牺牲的消息,只是说小号子可能跟部队已经走了,让老两口留着那两块铜板当做纪念。

  后来,钟赤兵凭着顽强的毅力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到达了长征的终点陕北。以后又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钟赤兵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而在土城镇,老乡还一直保留着那两块铜板,等着红军部队回来。”高红芳讲道,老乡还用竹藤将那个破损了的酒坛编制起来,一直保留着。纪念馆建起后,老人的家人把两块铜板和那只酒坛捐赠了出来,成为纪念馆的珍藏。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1935年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10个团,俘敌3600余人。

  指挥中央红军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六次穿越三条河流,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巧妙地穿插于军数十万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的以弱胜强的军事行动,是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张小刚 采写

很赞哦!